健康養身★心房顫動患者 靠這三點脫離中風險境!

心房顫動患者 靠這三點脫離中風險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83歲的呂奶奶某日在家看電視,突然間半身乏力意識不清倒地,家屬緊急在20分鐘內將她送往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急診,經診斷是缺血性腦中風,且呂奶奶因心房顫動有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若想要進一步接受中風緊急治療,需先恢復凝血功能才能避免大出血的風險。所幸,呂奶奶服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有反轉劑,能於短時間內恢復凝血功能,經反轉劑施打後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提升了治癒率。

把握中風「快送醫」原則 提升治療成功率 

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神經內科蔡松年主任表示,院內在短短兩個月內就協助了三起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的心房顫動患者,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經施打反轉劑,再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成功治療的案例。首先是他們服用的抗凝血劑剛好有對應的藥物,在短時間內恢復了凝血功能,因此能及時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把握了中風「快送醫」原則,皆於3小時內送達醫院急診,掌握急救黃金時機,因此能順利治療。

蔡松年主任解釋,心房顫動患者之所以容易發生中風,是因患者的心房收縮功能異常,因此容易形成血栓,而當這些血栓隨血液四處流動時,若流到腦部造成阻塞,便引發腦中風;若血栓流到肺部,便會形成肺栓塞,有相當高的致命風險。

遵從醫囑用藥 反轉劑為風險帶來多一層保障

因此,若確診有心房顫動,必須依照醫師囑咐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服藥次數,日常生活中更需留意跌倒、骨折等意外發生,若不慎受傷出血,會因為凝血功能被藥物延長,而有出血不止的現象;蔡松年主任提到,此時若使用的抗凝血劑有專一反轉劑,能有多一層的風險保障,快速恢復凝血功能。選擇用藥前,建議可以與醫師進行討論,評估適合的用藥。

蔡松年主任提醒,台灣心房顫動盛行率高,約有23萬人患有心房顫動,由於症狀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呼籲若出現心悸、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或雖無症狀但有危險因子的族群,例如年齡65歲以上、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曾發生過中風等等,應至醫院定期檢查,才能早期診斷、早期預防併發症發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1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夏天是尿路結石的好發季節,不只與流汗多、少喝水有關,與民眾飲食習慣也大有關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攝取鹽分為6公克,但國人的飲食口味偏重,根據調查顯示,平均每天攝取鹽分高達10公克以上。醫師指出,腎臟在排除鹽分過程中,會將鈣離子一同排出,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生機率。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多數家長都會為了孩子的成長發育用心提供營養補充,尤其是在「長大人」階段,更是會特別以中藥進補,期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且能夠長得高又壯。然而,孩子「長大人」男女有別;許多中醫師建議,男生11歲、女生9歲時,進行3個月強力補養,9個月營養補充,把握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傳統中醫認為「小腸有寒者,重便血,有熱者,必痔!」,是指腸道氣血不通,糞便容易堆積滯留於腸道,經常導致血瘀就進而會形成痔瘡。由此可見,想要預防痔瘡上身,就要從暢通腸道氣血著手,腸道氣血循環好,不要經常便秘,肛門不用費力,糞便能輕鬆排出,才能避免痔瘡發生,也進而能預防大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今年71歲的胡先生,出生癌症家族,父親、兄長都死於肺癌,母親也因胰臟癌去世,小妹、弟弟分別罹患大腸癌及皮膚癌;4年前,他得知自己罹患肺腺癌末期,迄今共接受51次化療,並將繼續治療,勇敢抗癌。面對癌症,他說:「三分之一交給醫師,三分之二要靠自己,克服生理副作用、心理恐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