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患者難題 :如何預防血液凝結 又要緊急恢復凝血功能?

心房顫動患者難題 :如何預防血液凝結 又要緊急恢復凝血功能?

73歲的林先生在家不慎摔倒,失去意識被送往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硬腦膜下出現血腫,必須要緊急處置!然而,急診醫療團隊根據過去病史發現,他因心房顫動正在服用口服抗凝血劑,若無法於短時間恢復凝血功能,手術中可能因失血過多死亡,因此急診不敢貿然開刀。但是,若無法及時進行緊急治療,恐怕也會因為出血壓迫而導致死亡或傷殘的危機,面對這兩道難題,是否有緊急救援的助力呢?

「快速恢復凝血功能」 心房顫動患者救命關鍵

收治該名案例的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林茂仁主任表示,對於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而言,一旦遭遇危急出血狀況時,關鍵就是必須先恢復凝血功能,此時反轉劑就是非常重要的助力,可以短時內快速恢復並接續治療;過去患者的凝血功能若是異常,外科團隊無法貿然進行手術,若貿然執刀,恐怕會引發更大量的出血,手術中出血過多,將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林先生所服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有專一反轉劑可以使用,施打約15分鐘後確認腦內停止出血,甚至不需要開刀,進行觀察後當日晚間便轉入普通病房觀察,兩天後出院,目前仍持續使用口服抗凝血劑預防血栓形成。

抗凝血劑之必須 預防高出人常五倍的中風風險!

林茂仁主任解釋,林先生之所以需要服用抗凝血劑,是為了預防因心房顫動所造成的中風,這些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發生率高出常人的五倍,不得不謹慎。而心房顫動是指心律不整,當心房因快速且不規律的跳動,無法有效收縮時,心房內的血液流動不佳,便容易凝結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流到腦部,就可能阻塞腦部血管造成缺血性腦中風。

因此,林茂仁主任呼籲,心房顫動患者應聽從醫囑用藥,才能避免中風的發生。目前,全台推估約有超過23萬名的患者,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其中,65歲以上的發生率為5%,80歲以上就提升至10%,除了高齡族群外,甲狀腺亢進、高血壓、糖尿病或曾有心臟疾病相關的患者,這些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每年應定期至心臟內科進行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用藥,預防中風的發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H7N9疫情在大陸持續發燒,在兩岸交往頻繁的今日,台灣方面始終不敢掉以輕心,政府與民眾均緊繃神經、高度重視。陽明山國家公園為大陸遊客來台的熱門景點,陽管處積極因應,針對H7N9流行性感冒進行相關預防處置措施,以維護上山遊客及生態環境之安全。陽管處針對流行性感冒疫情進行相關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全國指定科目考試進入倒數60天最後階段,考生們也開始進行全力衝刺!排山倒海的考試壓力讓許多家長及考生喘不過氣,因緊張而引起的龐大心理壓力,常成為許多上班族工作及學生求學時的潛在敵人,根據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最新數據調查統計,近8成的人曾因為過度緊張而導致考試失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乳癌在國內女性主要癌症死因中排名第4位,在台北市更高居第3,且發生率居全台之冠,但符合乳癌篩檢資格的婦女,僅約2成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台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今年廣發「5年7班健康同學會」邀請,針對57年次符合首篩資格者,提供行動乳房攝影車到點服務及醫院預約篩檢,讓工作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雖然台灣人對「天天五蔬果」、「彩虹飲食原則」等字句耳熟能詳,然而實際上國人每日平均攝取的蔬果份數只有3.7份,遠低於合格標準。有高達65%的受訪者自認蔬果攝取不足。由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紐崔萊健康機構和GOSurvey市調網共同參與進行的【飲食色彩多樣性】調查,顯示出一般民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