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病人 中風機會高5倍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心房顫動過去被認為傷害不大,且沒有立即性生命危險,其實這是最容易導致中風的疾病之一。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統計,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倍,死亡風險更較一般人多2倍,每3位患者就有1人出現中風,也就是全台約23萬人因為心房顫動,深陷在中風危險之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中行指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因為心房顫動讓心跳忽快忽慢,使心房收縮功能不佳,心臟血流不順,產生較大血塊,當血塊從心臟衝出,就容易導致梗塞性中風,嚴重甚至癱瘓、動作遲緩。

他提及最近收治的一名66歲男性患者,因突發性左半身無力住院,然而他以往僅有高血壓病史,且血壓控制良好,經了解,他平時偶有心悸、心跳不規則的感覺,卻未加以處理。

住院後,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右大腦有多處梗塞,確診為梗塞性中風,並發現有心房顫動,且左心房有血塊,幸好住院3週後已恢復部分生活功能,順利出院。

心房顫動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高,該患者的年齡即是高危險族群;心房顫動患者佔65歲以上人口約5%,80歲以上則高達10%。林中行強調,若引致中風,半身無力、失智、長期臥床等後遺症都會造成親人極大的負擔,同時增加龐大健保支出,因此及早治療預防中風非常重要。

他建議,若出現心悸或心跳不規則等疑似心房顫動的情形,即早至心臟內科就醫,若診斷確定,確實配合醫師依個人風險給予的抗凝血藥物治療,就能降低未來中風的危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585

相關推薦

文章來源:人生後運規劃師徐震諒 寒病夏醫,快趁三伏日治療你的虛寒體質!哪些生肖又容易有虛寒體質呢? 三伏日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三天。 寒病夏天醫治,體質虛寒,手掌及腳底冰冷容易出汗,鼻子嚴重過敏,皮膚過敏背部容易長痘痘,都要趁這個時候,在這三伏日前後三天內進行治療,如果能連續三年進行治療效果特別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中,有數例10歲以下兒童確診,也有嬰幼童疑似遭同住家人傳染必須隔離檢疫;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收治多位疑似或確診的嬰幼童,醫護人員照護嬰幼童過程中,特別用心呵護孩子們的心靈,利用短短的治療時間,在隔離病房中舉辦了抓周活動,為黯淡孤冷的隔離期間帶來一絲溫暖;如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表示,為順利推動國內COVID-19疫苗接種作業,自即日起全國50歲(含)以上及18歲(含)以上第9類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均可於「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https://1922.gov.tw/)...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本土疫情趨緩,今(11)日新增28例本土個案、4例死亡案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這周以來,新增確診案例持續在低點,但隱藏的無症狀感染者還是會存在於社區,像雙北就可能就會有較多的案例,仍須持續關注,只要大家努力,「完全清零不是不可能」。 ▲7月11日新冠新確診狀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