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防中風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突破困境

心房顫動防中風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突破困境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邱先生6年前在美國因為一次膀胱手術,意外被發現罹患陣發性心房顫動合併心搏過慢的問題,中風風險值竟高了5倍,醫師發現他的心跳一分鐘只跳了47下,甚至最長有3秒鐘完全沒跳。事後回想,之前曾經因為走幾步路就頭暈、眼前一黑,得趕快扶著周邊以免昏倒,原來是因為同時罹患心搏過慢的緣故。
在衛生福利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腦血管疾病近年來均排名第三,每年死亡人約1萬1千人,比率都維持在7%。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林立人教授指出,心房顫動是造成腦中風的重要危險因子,秋冬更是急性腦中風的好發時節,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秋冬發生的腦中風者罹患心房顫動比春夏時節腦中風者高5成。
心房顫動患者需服用抗血栓藥物,降低血栓形成以預防中風。林立人教授指出,阿斯匹林約能降低兩成心房顫動引發的腦中風風險,不過歐洲,日本及美國心臟學會陸續建議,心房顫動患者如果有以下癥狀,包括年齡超過65歲、有中風史、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疾病等,就應考慮長期服用能降低6成中風風險的「抗凝血劑」。
傳統抗凝血藥物為warfarin(脈化寧 商品名 可邁汀),雖可有效降低心房顫動的腦中風風險,但使用上有諸多不便,如易與許多食物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例如常吃的深色蔬菜、花椰菜、大蒜,及中老年人常用的葡保健食品,都可能增強或減弱藥效,造成出血或是產生血栓的風險。且必須定期抽血監測,以確保抗凝血藥效及避免出血併發症。
 「阿斯匹林」不夠力,使用「傳統抗凝血劑」又綁手綁腳,影響患者服藥的意願,所幸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於2009年後陸續問世,大幅提高用藥安全性,降低副作用,且健保亦有給付,提供心房顫動患者新選擇。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預防中風效果與傳統抗凝血劑相當,但是出血風險較低,可降低52%的顱內出血及51%出血性腦中風,10%死亡率 。也不需定期抽血監測凝血功能,不需經常調整劑量,且少有藥物、食物交互作用,成為新的治療趨勢。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疾患,隨著年齡增長或有其他風險因子發生,腦中風的風險也隨之提升,應配合專業醫師的評估接受適當的治療。林立人教授呼籲,心房顫動患者必須持續服藥,不要任意停藥或調整藥量,如果發生出血事件,則應該暫時停藥並儘早回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587

相關推薦

雖然季節已到了夏天的尾巴,但太陽公公不倦勤,還是常常曬得大家沒食慾、頭昏眼花。養生專家建議,天熱沒食慾的時候,不妨煮一碗番茄蛋花湯來喝,既可清熱消暑,又能護心補營養;另外,煮此湯時多加一小把「金針菇」更好,不但滋味更鮮美,還能幫助護肝喔! 腸胃功能太差~小心「苦夏病」上身 每到夏季,許多人都會沒食慾...

閱讀詳情 »

「腸」保健康,就要遠離腸癌威脅!如果發現大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甚至血便,小心腸癌已經找上門。台灣大腸癌發生的比例已經位居全球第一名,預防腸癌可從飲食做起。最新一項研究顯示,高麗菜和綠花椰菜可以預防腸癌。當綠色蔬菜被消化時,有一種蛋白質就會被啟動,這種蛋白質可以減少腸道炎症,並防止結腸形式的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工作學業繁忙、壓力大,上班族或學生們可能發覺自己開始冒痘痘、容易感冒甚至肥胖,女性開始經期不順,不知道是不是「內分泌失調」?壓力加上久坐的生活型態,往往使體質受到影響。透過中醫觀點的調理,要怎麼拯救內分泌失調呢?胸悶、耳鳴、肥胖等都可能是內分泌失調症狀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

閱讀詳情 »

(來源:醫美時尚​No.136)撰文/Sophia;感謝 雷濬嶸醫師提供專業諮詢擁有一雙纖細美腿一直都是所有女人的夢想∼可是想要一雙美腿可不是那麼容易⋯首先第一步,就要先將難搞的蘿蔔腿去除,但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最簡單且最快速可以瘦小腿呢?就讓醫師為我們細說分明吧!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