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指數高就是罹癌了嗎? 別慌!專業醫師說給你聽

癌症指數高就是罹癌了嗎? 別慌!專業醫師說給你聽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在台灣,癌症已連續28年都是國人10大死因之首,癌症虎視眈眈的威脅,讓許多人在健康檢查時,都以癌症為「假想敵」,也希望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不少健檢套餐中,都包含基本的癌症指數篩檢,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就能得知幾種癌症指數。哈佛健診院長納祖德說,當身體面臨發炎反應或異常分裂增生、甚至是罹患癌症時,細胞會分泌一些特定的物質如蛋白質、多醣體等,進入血液、尿液或身體組織中,此時經由檢測,就會發現這些物質的濃度可能比正常人高。

 

由於癌症指數篩檢費用不高,檢查起來方便、簡單,不少人會以這項檢查讓自己安心,但納祖德強調,癌症指數篩檢特異性不高,對癌症判讀的正確率並非百分之百,當指數過高,可能跟其他疾病或身體異常有關,不見得一定是癌症,因此,不能當成早期診斷癌症的依據,建議當指數升高時可當成1項警訊,盡快搭配其他檢查,由醫師專業判斷,找出是否有相關疾病,不要急著下定論。

 

不過,納祖德也說,即使當癌症篩檢指數正常時,也不代表沒有問題。血液的癌症指數篩檢僅是檢查的一環,還是要搭配臨床上是否有不適症狀、其他影像學檢查以及從頭到腳的理學檢查,初步包括大腸鏡、胃鏡、X光和超音波,若發現異常再進一步做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甚至正子掃描等,以便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及專一性。

 

國人癌症發生率愈來愈高,納祖德認為,除了大環境中的土地、空氣層出不窮的汙染有關,個人有抽菸惡習、多肉少蔬果等不健康的飲食、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影響健康的一大因素。

 

要預防癌症找上門來,納祖德建議,到了30、40歲左右,應安排第1次的健康檢查,包含抽血、X光、超音波檢查等,即可了解血球、評估肝功能好壞、膽固醇的高低、胸部及肝膽胰脾腎等功能狀況,建立基本的資料,據此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外,往後的健檢報告也可與其相互比較。

 

但也不見得第1次一定要做高階健檢,可考量自己的其他風險因素,搭配其他進階的檢查,例如:若有消化不良加做胃鏡;有血便加做大腸鏡等檢查;若是B、C型肝炎帶原者應追蹤肝功能、掌握肝臟健康等;有抽菸、嚼檳榔習慣,則要多注意口腔癌的防治等。

 

而家族的疾病史也是預防癌症時的重大線索,如果有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等家族史,可以提早進行相關癌症的篩檢,發現異常早期治療,並且可善用衛生署國健局目前提供的免費篩檢資源。(文/常春月刊提供)

 

編輯:王詩茜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資訊,國內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主動通報,該公司製造「伏糖膜衣錠850毫克」和「伏糖膜衣錠500毫克」特定批號產品包裝內出現成分不明的纖維異物,已經回收下架,總量約100萬顆。 台灣糖尿病患超過230萬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為糖友,而「...

閱讀詳情 »

(記者孟倩玉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2日表示,我國已於12月1日起實施「秋冬防疫專案」,強制要求民眾於八大類高感染風險場域活動時,務必佩戴口罩,未佩戴口罩且經勸導不聽者,將依法開罰。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八大類場域包含「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0多歲男子在晚上經常感到心悸,經心電圖檢查後確診為心房顫動,但他起初並不以為意,認為忍耐過去即可,醫師開的藥也有一搭沒一搭的吃,不料症狀越發嚴重,在某日上午因為心跳急遽加快後昏迷而緊急送醫,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所幸,轉入加護病房急救後脫離險境。自此,他開始積極配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罕見職人母子齊心  創立手作精品工作室樂觀開朗的冠毅是罕見疾病「愛伯特氏症」的孩子,小小年紀的他已動過大大小小18次手術,包括顱骨、臉部等部位,就連手指、腳指都得透過一次次的手術分割出來,冠毅在接受早療前走路、吃飯都有困難,現在已經大有進步,透過參與基金會大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