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肌梗塞就像土石流 水土保持很重要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心臟是人體最為重要的器官,但不少人卻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它,影響身體健康。根據統計,心臟疾病已連續6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平均每1天就有47人死於心臟疾病。因此,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和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聯合舉辦園遊會,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每年九月最後一個星期日,是世界心臟聯盟發起的世界心臟日。今年主題為「Take the road to a healthy heart」,重點在將心血管防治的對象擴大到各個年齡層,養成孩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開始的健康守則。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主任指出,假設心肌梗塞是土石流,那血管就是公路。換句話說,心肌梗塞就好像是土石流崩塌一般,當山崩塌下來時,道路不通,後方的居民得不到物資、開始餓死;就好像心肌梗塞時,血管完全堵塞,後方心臟的肌肉開始壞死一樣。

而預防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三高(血糖、血壓、血膽固醇),也就是做好「水土保持」。洪惠風主任強調,提早控制,可以明顯減緩血管壁的動脈硬化。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心臟基金會林幸榮執行長進一步說明,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持續到中、老年,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法門。而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少油、少鹽、少糖、多蔬果的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不吸菸,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如此就能保護並維持一顆健康的心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65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很多民眾只要一有筋骨痠痛或肌肉疼痛的問題,就會跑去找推拿師傅「喬」一下。為了保障民眾權利,衛福部公布修正「民俗調理之管理規定事項」,明定整復推拿、刮痧、拔罐等民俗療法,僅為民俗調理行為,不得宣稱醫療效能。(圖片來源/取自網路)衛福部於101年5月29日下令修正「民俗調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40歲男性,出現大便有血等現象,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直腸出現腫塊,切片證實為腺癌,且已侵犯至肌肉層外之周邊結締組織,經過放射線治療加上化學治療下,患者已逐漸好轉,且並無任何副作用出現,不但腫瘤獲得控制,也順利保留了肛門拓約肌。直腸癌在台灣位居癌症死因的第三位,僅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七十九歲的菊妹阿嬤,因為高血壓及呼吸道疾病,每天至少要吃四顆以上的藥物,曾遇到不明人士推銷神奇藥物,雖拒絕了但還是心癢;花蓮慈院社區醫學部組員曾建瑋建議,正確用藥有5不,至於想要有充足的能量,則是可把握「123456」飲食訣竅。根據統計,臺灣地區每位65歲以上的長者平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經常當低頭族滑手機,不僅有可能會引起肩頸等處的肌肉痠痛不適,對小朋友而言,經常暴露在聲光刺激下,還有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甚至學習障礙等問題。醫師提醒家長們,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年齡愈晚愈好,最好是國中青春期以後再使用。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