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肌梗塞年經化! 38歲壯男胸悶發病經搶救幸運重生

心肌梗塞年經化! 38歲壯男胸悶發病經搶救幸運重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灣近幾年心肌梗塞案例頻仍,每年接近五萬人罹病,近八年心肌梗塞發生人數更增加了8%,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國人面對心血管問題,千萬不可以輕忽。

新竹一名38歲的壯男,平時除了愛好登山之外,也參與各式馬拉松活動,且生活習慣保持規律良好,唯長久積累的抽菸惡習令人擔心。日前,他突然感到胸悶、不舒適,便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檢查,心導管室陳業鵬主任安排「運動心電圖」來檢查其心臟狀況,不料卻在途中發生心肌梗塞,所幸經醫療團隊及時心導管介入搶救後順利出院。

低密度膽固醇沉積為主因 高危險因子應避免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導管室陳業鵬主任說明,若冠狀動脈內沉積了低密度膽固醇後,會慢慢在管壁內生成隆起、不規則的粥狀斑塊,使得血液流動的空間變狹窄,再加上,斑塊周圍的管壁脆弱易破,破裂後會產生血栓,讓原本已經狹窄的管壁再狹窄或阻塞,而引發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會導致心肌細胞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而受損,嚴重的話可能造成心肌纖維化的現象。

陳業鵬主任表示,多數人在20歲之後,血管就會開始沉積低密度膽固醇,但是高危險族群,如三高慢性病猶如隱形殺手,會提高沉澱惡化的速率;菸品中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則會刺激血管管壁炎化病變,斑塊增生加重堵塞冠狀動脈。另外,陳業鵬主任也提及,年長者與肥胖者要多加注意,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心導管介入治療與預防 加裝支架要審慎

目前心肌梗塞的治療與預防以心導管介入為主,在前端檢查可用以確認患者的狹窄程度,再進一步考慮要使用藥物治療或是加裝支架,以保持後續血管流動的暢通。陳業鵬主任叮嚀,通常阻塞狹窄程度達70%,才會建議患者加裝支架,幫助其預後的情況;若檢查後發現狹窄程度僅30-40%,則建議使用藥物治療加以控制,或是減少生活中造成「低密度膽固醇」的危險因子即可,進一步加裝支架可能會加速其發炎反應與惡化速度。

生活規律是上策 遺傳因子亦不可輕忽

陳業鵬主任叮嚀,平時應該保持良好作息與規律運動,飲食上注意少油、少鹽、少糖,來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然而,除了外在環境因素以外,遺傳也為一大疾病發生因素,若有家族病史者,平時應更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疑慮或相關症狀也要盡速就醫,諮詢專業醫療建議。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7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用滾雞蛋和艾葉澡治療蕁麻疹   (圖片翻攝自百度知道 今日頭條)小時候每年春天我都會發蕁麻疹,特別是到外面吹風很快全身就到處都是又紅又癢的包,全身上下都是,一抓更是一大片非常難受,在我老家的叫「風疤」,那個時候還不知道是叫蕁麻疹。 媽媽每次都是燒一大盆艾葉水,家裡的新鮮艾葉到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7歲陳小姐,飲食常以便當果腹、餐餐油膩,蔬果攝取不足,糞便顏色偏黑,便祕、腹瀉交替發生,到醫院檢查出大腸瘜肉。醫師指出,上班族飲食習慣不良,喜歡重鹹多油、肉多菜少,又常聚餐、吃宵夜,容易長大腸瘜肉,成為大腸癌高風險族。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癌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去年蘇迪勒颱風重創全台,「歪腰郵筒」卻意外撫慰人心,看在精神心理工作者的眼中,歪腰郵筒可說是心理韌性一詞的最佳代言人。精神科醫師說,郵筒意外卻有療癒功效,是民眾在天災及苦悶生活中所展現出的幽默感。 心理韌性對抗壓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0多歲老先生近來因活動後明顯易喘,且雙腳出現大片出血點,就醫經檢查才發現是高危險的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治療前每週都要輸血,經使用藥物治療後,生活品質明顯提升,目前只需每月回診治療。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吳鴻昌提醒,老人家出現疲倦、牙齦出血或皮下瘀青等現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