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模架可分解 教授重拾慢跑樂

心臟模架可分解 教授重拾慢跑樂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運動時身體產生不適千萬不可輕忽!一名50歲大學教授長期有慢跑習慣,近來突然感到運動時會發生胸悶及呼吸困難的現象,且情形日漸嚴重;因此急忙到臺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嚴重心肌缺氧。醫師判斷後施行心導管手術,並發現血管嚴重堵塞,經植入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後,讓血管疏通,術後恢復狀況良好,胸口的不適感消失了,出院後重回熱愛的慢跑生活。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林彥宏表示,若平時有心絞痛、胸悶等症狀,就需特別留意,以目前治療血管阻塞,多採用心導管手術植入支架為主,傳統心臟支架的種類包括裸金屬支架與塗藥金屬支架,兩者都是金屬材質,會永久留存於體內,對於內皮修復功能較不完善的患者,可能出現晚期血栓等問題。

隨著醫療進步,新型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引進各醫學中心,該模架和以往金屬支架的材質不同,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在短期,能提供類似金屬支架的功能,支撐血管並維持血管內徑大小,之後便慢慢消失與吸收完畢。林彥宏解釋,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兩年後會於體內自然分解,變成水與二氧化碳,就如同蓋房子時的鷹架,等房子蓋好了,鷹架便可以拆除,不會有金屬殘留問題。

依據今年美國華盛頓發表的大型臨床研究結果發現,採用新式模架可使血管自行恢復收縮與舒張的正常功能,與以往傳統金屬塗藥支架相比,能大幅降低術後心絞痛的情況發生。林彥宏進一步說明,近年來心臟支架的選擇越來越多,不同的病灶如何選擇植入的支架,均需要醫師專業的判斷,並依照個人病史及經濟狀況做為選擇的考量。

林彥宏呼籲,民眾日常飲食切勿暴飲暴食,尤其秋冬時節,飲食攝取需少油少鹽,若是合併三高的患者則必須定期服藥,運動方面,要視血管狀況跟心臟功能決定,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後再選擇適當的運動,運動時若有出現胸口悶痛等心臟不適症狀,切勿拖延,盡快就醫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48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2015年年底,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急診室收治一位新竹轉來的腹痛孕婦何太太,躺在病床上十分痛苦,急診室醫師立即請婦產部醫師前去會診,發現病患貧血合併腹部反彈痛症狀,並得知何太太有接受不孕症治療,服用排卵藥,再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何太太已懷孕8週,卻意外看到子宮內有4個胚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72歲阿嬤,因罹患老年失智,每天都由看護到戶外走走曬太陽,但某次未注意下,回家後家屬發現阿嬤體溫過高,且皮膚濕冷,還出現身體無力等現象,緊急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原來是橫紋肌溶解症;護理師丁明輝指出,送醫時阿嬤體溫高達41.2度,且有嚴重酸中毒現象,緊急給予插管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空氣品質不佳,會進而影響到健康!一名48歲的患者近來鼻過敏、咳嗽發作嚴重,若到戶外粉塵較多的地方時,症狀更加明顯,前往門診看中醫治療後狀況已有改善。其實病患的狀況與空氣汙染情況息息相關,其中又以PM2.5細懸浮微粒的危害更大。 PM2.5可隨血液進入全身 臺南市立安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 連續劇灑狗血的吐血劇情,是一般民眾對胃癌的刻板印象;但事實上,早期胃癌完全沒有症狀,高達7成國人不知道,更不了解幽門螺旋桿菌是最重要的胃癌致癌因子。   國內每年約有3000多人罹患胃癌、2000人死於胃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的第7名、死亡率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