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病如何動? 心臟科醫師大推這項運動

心臟病如何動? 心臟科醫師大推這項運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運動風氣盛行,許多研究都指出,每周運動要達到「333」的標準,也就是每周運動至少3天、每次運動時間要超過30分鐘、心跳要達到130下,運動好處相當多,不僅能增加抵抗力、強壯肌肉、強壯骨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相關疾病,同時也能使憂鬱退散;過往總認為心臟病人應少動、多休息,避免使心臟負擔過大,但罹患心臟疾病的病人真的不能運動嗎?而哪些運動方式又較適合呢?

心臟病運動應謹慎 有氧運動最適合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若是罹患心臟疾病的病人,在運動時應比一般人更加謹慎。對於心臟疾病的病人,除了要有比健康者更充分的暖身,一般會建議以擺動的有氧運動為主,如有氧體操、快走、慢跑、游泳等,而且運動的速度和強度宜循序漸進;至於像是舉重、核心運動等鍛鍊肌力型的運動,則較不適合,因在進行肌力運動時,血壓很可能跟著急速上升,而發生危險;若非得要做肌力運動,最好先有專業教練在旁指導,以策安全。

高血壓還是能運動 這些小細節需留意

若為高血壓的病人,不宜運動嗎?葉宏一副院長強調,不論是第一期高血壓、第二期高血壓,罹患高血壓的病人都是可以運動的,但首先要將血壓控制穩定,再搭配適當運動,不僅可以讓血管舒張,促進血液循環,甚至可以達到降血壓的效果。

葉宏一副院長提到,運動前應確實做好暖身,而若在夏日運動,清晨或黃昏都是運動的最佳時機,因這兩個時段氣溫較涼爽,心臟功能較不容易因高溫而負荷增加;另外,若是從戶外進入室內運動,也應注意溫差,避免心臟和血管一時之間適應不了。

預防心臟疾病 從日常生活調整開始

對於預防心臟疾病,葉宏一副院長建議,除了規律運動外,平時飲食也應多吃蔬果,且避免太油、太鹹的食物,保持清淡飲食原則;此外,戒除菸、避免過度飲酒等不良習慣、讓身心放鬆,加上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這些方式都能杜絕心血管疾病找上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3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憂鬱症已被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視為新世紀三大疾病,全球超過4%的人為憂鬱症所苦;一旦有憂鬱症狀,不論輕重,都會影響生活品質。 針對憂鬱症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民眾,草屯療養院院長簡以嘉表示,過去藥物難治型的憂鬱症,若接受最新核准、非侵入性且安全的憂鬱症生理治療方式—重複經顱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去(107)年7月,由於國際人用狂犬病疫苗貨源供應短缺,疾管署限縮施打狂犬病疫苗條件。但疾管署近日指出,目前供貨量穩定,依照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除台東錢鼠之外,開放遭野生哺乳動物咬傷都可公費施打疫苗,而民眾遭貓狗咬傷也可自費施打。疾管署防疫醫...

閱讀詳情 »

  現代人由於長時間不當姿勢、肥胖、高齡甚至是糖尿病,都有可能會造成坐骨神經痛。康禾復健科診所院長蔡定達醫師表示,遇到坐骨神經痛也別驚慌,一般來說透過保守治療配合耐心復健、觀察,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根治的。   蔡定達醫師說明,坐骨神經痛是由於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症、脊椎滑脫症,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46歲女性,有長期經血量多及經痛的問題,近日因症狀加劇前往柳營奇美醫院求診,經診斷為子宮體肌腺症,超音波評估子宮大小約14.5公分,婦產科主治醫師何坤達決定為她進行經陰道自然孔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所有步驟完全經陰道以腹腔鏡手術完成,術後幾乎沒有疼痛感,隔天拔除尿管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