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病年輕化 研究:年輕預後一樣差

心臟病年輕化 研究:年輕預後一樣差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心臟病患者越來越年輕!美國最新研究顯示,40歲以下心病患者約占20%,且每年以2%的速率增加。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Ron Blankstein更表示,平均年輕10歲的心病患者預後沒有更好,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恐怕還更高。

少年心臟病增2% 20-30歲年輕人要小心

根據《現場科學》報導,儘管吸菸人口減少且降血壓藥普及,美國心臟病罹患人數正逐年下降,但40歲以下年輕族群發病率卻漸漸攀升。Blankstein對此表示,以往40歲以下心臟病患者相當罕見,但現在卻發生在20-30歲年輕人,「根據目前情況,我們似乎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為尋找心病年輕化原因,Blankstein團隊在2000-2016年間,分析兩家大型醫院中2,097名50歲以下心病患者。研究顯示,40歲以下心病患者約占20%,且在16年研究期間,年輕心臟病患者比例持續增加,後面10年年增2%。

年輕患者預後一樣差 風險恐被低估

《MedicalxPress》報導,研究更發現,年輕和年老心病患者的危險因素大致相同,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和心臟病家族史。但與41-50歲患者(9%)相比,40歲及以下患者(18%)較常濫用藥物,如大麻和古柯鹼。該結果顯示心病年輕化可能與藥物濫用有關,但須進一步研究。

血管X光攝影結果也顯示,年輕心病患者常只在一條血管中發現病兆,代表疾病仍多處早期,但卻與老年患者有同樣惡果。非常年輕的患者,還較常發生自發性冠狀動脈破裂。

針對年輕心病患者預後差於預期,團隊指出,可能是年輕患者較少被要求服用阿斯匹靈或降血壓藥。

心病易共病糖尿病 健康生活可預防

更糟糕的是,Blankstein團隊另一相關研究發現,20%的50歲以下心臟病患者合併有糖尿病,這些共病患者更容易復發心臟病,且死亡率更高。Blankstein說,好消息是目前已有兩款糖尿病新藥,在臨床試驗對心病也有很好療效。

「一切都要回歸到預防。」Blankstein強調,許多人誤以為心臟病註定會發生,但只要及早發現並改變生活方式,都可以預防。他建議,應定期運動,均衡飲食,避免肥胖,並控制三高,遠離菸和毒品。

事實上,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研究數據指出,在2009-2015年之間,55歲以下年輕族群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增加,尤其男性發生率增加30.3%。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李貽恆日前曾指出,年輕族群風險因子以高血脂增加最多,呼籲民眾應控制膽固醇。

參考資料:

1. Why Are More Young People Having Heart Attacks?.

2. Heart attacks increasingly common in young adults.

3. 積極控制壞膽固醇 心肌梗塞不上門

【延伸閱讀】白色情人節 小心恐怖情人在身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家的孩子即使上國小還是會尿床嗎?一名8歲宥宥,因一個星期幾乎天天都尿床,讓媽媽只好帶著他就醫檢查,但媽媽一看到醫師忍不住將長期累積的不滿一次發洩,不僅指出孩子半夜叫不醒尿尿,更舉例五歲的妹妹念完大班就不會尿床,讓站一旁的宥宥似乎感覺既丟臉又委屈;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5歲婦女,有三個孩子,平時打噴嚏、咳嗽時就會有些微尿液滲漏到內褲上,導致上班時因擔心同事聞到異味,還會多帶幾條內褲,直到某次接受臉部美容時,才與醫師談到有漏尿問題,因此就醫檢查;澄清醫院美容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瑋庭醫師指出,經檢查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婦女經三次陰道鉺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我簽器官捐贈同意書超過十年了!」認同器官捐贈的理念,十年前就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的陳小姐說,人生最後還能將無用化為有用,延續他人的生命,是件很美好的事情,這次更把握機會將器捐意願註記在健保IC卡上;現場還有一對母女檔將大愛化為行動一起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希望若是有那麼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目睭花花,匏仔看做菜瓜」,許多民眾如果覺得眼睛霧霧時,常常會自行購買眼藥水來緩解不適,或是誤認眼藥水可用來「保養」眼睛,因此覺得多用無妨,但食品藥物管理署發出警告:「眼藥水是藥不是保養品」!網路或國外購買眼藥水 不受我國藥害救濟制度保護食藥署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