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病發來得又急又快? 微循環障礙置之不理恐釀禍

心臟病發來得又急又快? 微循環障礙置之不理恐釀禍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許多藝人因為心血管疾病離世,劉真因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動手術後仍回天乏術;吳朋奉因腦中風在家中逝世,這些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大多數人都認為心臟病是老年人的疾病,但心臟病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之中。現代人飲食高油脂、高膽固醇的習慣,容易造成血管硬化,在台灣,心血管疾病也長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3名,不容忽視。


正常的心臟約拳頭般大,位於胸腔內胸骨之後,主要負責輸送血液至全身,每天24小時不眠不休工作,根據統計,一般健康的人每天心跳約10萬次。許多醫學專家認為,絕大多數的疾病來自於人體微循環系統出現障礙,美國心臟協會也特別指出,微血管疾病是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心臟病、老年癡呆和腦部其他疾病及炎症等重大疾病的起因。


身體的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心臟是人體中血液循環的關鍵動力裝置,血液在血管裡流動,從心臟流入動脈,經由動脈進入微血管,再從微血管流入靜脈,最後回到心臟的整個過程,稱之為「循環」。其中發生在微血管的部分,又稱之為「微循環」。


什麼是「微循環」系統?是指人體通過血液將充足的氧氣和養分送到身體的組織細胞,再將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與二氧化碳運送到負責的器官進行排除。微血管當中的血液流速極慢,一旦身體的微循環出現障礙時,相對應的組織或器官會受到影響,新陳代謝不能正常運作,輕則造成身體機能退化,嚴重可能導致疾病發生。


事實上,人體可以藉由改善微循環緩解及預防疾病產生,透過運動是1種方式,但每天必須步行29到44公里,達到持續且足夠的運動量,才能讓微循環維持在理想狀態,對現代人來說,要落實身體力行並非易事。


現今醫療科技進步,已能透過非侵入式的物理方式來改善身體的微循環,像是班默磁場物理治療儀(BEMER),以促進基本生理過程為基礎,改善人體固有的自我調節機制。透過微弱電流刺激肌肉組織,有助於刺激體內較小或微血管的規律收縮,並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許多人關注健康的同時,常忽略微循環的重要性,尤其現代人常見疲累、精力不足、記憶力減退、衰老等,或是常被疾病纏身,都與微循環障礙相關,專家建議,唯有維持良好作息、均衡飲食,避免抽菸、喝酒,透過物理性的磁場治療方式輔助,幫助身體的微循環處於暢通狀態,才是維護健康的根本之道。(文/微循環 氧健康提供)


編輯:王澍清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公布108年10大死因 近3成國人死於癌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同樣的一種癌症,為什麼病患治療的方式不相同?方式相同,但治療的效果卻不一樣?這不只病患和家屬難懂,對醫師來說,同樣也很難!次世代定序技術(NGS)平臺 擬定個人化精準治療成大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顏家瑞醫師表示,目前了解癌細胞可能累積多重的基因突變,不同類型的癌症發展過程可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子宮頸癌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九名,主要是因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導致。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家庭醫學科洪恩琪醫師指出,臨床上,又以感染型HPV第16、18比例佔60至70%,雖感染後大多會自行痊癒,但仍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容易埋下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39歲的黃小姐,發現最近肚子胖1圈,腰圍也明顯變粗像是多了個泳圈,褲子變得有點緊,她趕緊運動鍛鍊身體,但再怎麼訓練,肚子肉依舊消除不了。最令她感覺奇怪的是最近食慾下降,明明沒吃什麼就感覺飽了,還常常感到腹部脹氣,尋求腸胃科解決脹氣的問題,吃了醫師開立的腸胃藥,也依照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42歲張先生,因為解尿不順且勃起功能變差而至奇美醫學中心就診,經安排一系列檢查後,診斷有攝護腺慢性發炎及輕微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同時也發現有睪固酮低下的問題,在接受治療期間,張先生提到因在高壓力環境下工作,且需要輪班而導致長期睡眠品質不佳,也造成工作表現及日常活力似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