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病突破新藥問世 患者重獲新生

心臟病突破新藥問世 患者重獲新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68歲的心臟衰竭患者林先生有心肌梗塞病史,曾在換心等待名單中,在確診罹患心臟衰竭後,數度瀕臨猝死,多次靠電擊才救回一命。這樣在死亡邊緣徘徊的人生長達15年,幸運的是,後來尋求更好的醫療方法,林先生重獲新生。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報告指出,全球有超過2千萬人罹患心臟衰竭,預估在2030年前,確診人數更會增加25%!為何心臟衰竭的住院率與死亡率,在現今臨床醫療中仍無法下降呢?原因在於藥物的研發長期無法突破。
突破性新藥問世
隨著醫療進步,已有藥廠研發出強化強化利鈉肽系統且抑制血管收縮素系統的藥物,顯著優於現行第一線標準治療藥物,與傳統藥物相比,可降低2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心臟衰竭住院率,並降低16%全因死亡風險率,打破停滯不前的心臟治療困境。
多次瀕死 期待新醫療問世
而病例中的林先生,原本熱愛運動,因15年前劇烈背痛就醫,才診斷出罹患心肌梗塞,不料,兩年後因心肌擴大,突發昏迷,才發現心肌梗塞的傷害已經演化為心臟衰竭,心臟疾病惡化讓林先生長期反覆住院、多次瀕死,靠著電擊才救回一命,甚至曾列在換心名單之中等待心臟移植。
林先生表示:「常常覺得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最痛苦的是還拖累家人,身心都相當疲憊痛苦!」後來,一年多前林先生接受心臟支架手術,並持續遵循醫囑自我照護,並陸續接受多種藥物、心臟再同步節律器,不整脈電燒及心導管支架手術,情況才漸趨穩定。但,林先生仍害怕突發緊急狀況、住院,林先生只能期待醫藥領域能研發出更好的藥物治療。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葉宏一教授指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心臟衰竭患者平均年齡約64歲,住院天數為12-13天,因心臟衰竭嚴重性高,常引發高住院率及高死亡率,高達32.3%的患者半年內會再次住院,確診後一年內死亡率更高達21.9%。
CC照護 心臟病患者改善生活品質
此外,心臟衰竭常合併國人常見慢性病,43.6%的心臟衰竭患者有糖尿病病史,34.2%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亦為65歲以上老年人最主要住院原因。近9 成患者住院時,活動明顯受限且伴有呼吸困難,即便躺臥也會心悸,身心負擔極大。因此醫師呼籲,透過積極治療(Control)與正確照護(Care),再加上新藥問題,相信病患的生活品質都能有改善。
照護三大重點 避免心臟衰竭惡化
收治病例的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資主治醫師李應湘指出,要有效扭轉心臟衰竭病情,應該遵照CC二部曲之外,也依積極接受藥物治療、定期配合醫囑及回診外,更必須遵循後續正確居家照護,掌握CRM三大重點─控(Control)、減(Reduce)、量(Measure),避免心臟衰竭惡化。

  • 控:控制飲食,水份須控制於 500公克內,食物攝取量須控制在1,500公克以內;
  • 減:減少調味料使用,盡量維持清淡,改以天然食材取代;
  • 量:定期測量體重、排尿量與血壓,以維持心臟的正常運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3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文:呂孟凡 / FB粉絲專頁:營養麵包   大家喜歡吃巧克力嗎? 近年來應該不少人有聽過,吃黑巧克力對健康有所助益。 而巧克力內富含的多酚類是主要的功臣!   在介紹巧克力多酚之前,首先要認識一下氧化壓力。 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與許多生理機能相關,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年全球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為4.22億人,相對於1980年的1.08億人,罹患糖尿病的人口增加了將近3倍,平均每11人就有1人為糖尿病患者。2012年因為糖尿病死亡的人數更高達150萬人,顯示糖尿病對健康帶來的的巨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喝一杯白葡萄酒,可能增加皮膚癌黑色素瘤風險,以酒精攝取量來看,每天攝取一份(12.8公克)的酒精,黑色素瘤風險便上升14%,其中以白葡萄酒關聯性最大。 喝一份白葡萄酒 黑色素瘤風險增加13%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每天喝一份白葡萄酒,發生黑色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目前植髮技術越來越進步,植髮觀念也在改變。植髮專家林俊志表示,一般傳統認為,只有掉髮、禿頭的人才去植髮,但近幾年來,求診患者年齡從原本的33-55歲降到20-30歲,且其中約三成不是為了拯救禿頭,而是追求美型風潮,除了植髮,也有人要求植眉、植髮際線或植鬚,需求也更多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