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血管、三高患者注意 天冷泡湯護心六要訣

心血管 三高患者注意 天冷泡湯護心六要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天氣明顯轉變,鋒面通過後冷空氣南下,這波冷空氣的強度接近大陸冷氣團,北部及東北部明顯轉涼。假日冷颼颼的天氣,許多人會選擇使用振興5倍卷去泡湯,放鬆紓壓、解除疲勞、暖和身體。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若想泡溫泉最好先諮詢個人醫師,國民健康署提供健康泡湯六要項,讓大家都能健康享受泡湯樂趣,若有心血管疾病及三高者要特別留意後三項:

1.     短時間: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

2.     慢起身: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血壓下降,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

3.     多喝水: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份,以免泡湯中間水份流失太多造成體內缺水。

4.     避飯後:酒精、麻辣的食物會造成心跳加速,加上熱水刺激,容易導致心臟難以負荷,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建議飯後至少1.5至2小時候再泡湯。

5.     看水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病患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且千萬不可一下冷水,一下熱水,避免冷熱溫差大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糖尿病患者由於感覺神經較差,對水溫靈敏度差,要留意水溫,避免燙傷。

6.     揪團去: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民眾要攜帶健保卡與緊急用藥,泡湯最好有親友陪同,避免單獨泡湯,以免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天冷更要注意規律用藥及測量血壓

冬天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是不能間斷的,規律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天天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才能減少天冷造成的影響。若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微笑-臉部歪斜不對稱、舉手-手臂無力下垂、說你好-說話不清楚等中風徵兆,保命要訣就是打119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2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製藥國際發光,外銷產值近100億,且已銷售70餘國!臺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與食藥署連續兩年參加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一年一度學術研討會,除設置攤位以問卷方式與醫師互動,並宣導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於藥品品質管理機制與國產學名藥品質提升,希望增加家醫科醫師對國產學名藥品使用率。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民俗七月開鬼門關,中元普渡是重要節日之一,民眾以三牲四果及各式各樣的零食飲料,設宴祭拜無人供奉的孤魂,市面上食品種類繁多,該如何挑選才衛生安全、祭拜過後又能避免攝取過多熱量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毛柔壹建議,採購時最好依照家庭人數及儲存空間採買,在選擇份量上以小包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9旬翁脊椎骨折 EVA治療一天就下床復健今年高齡96歲的周老先生,平時身體健康硬朗,喜歡與朋友外出健行,每週還會固定上健身房踩腳踏車及重訓健身。某一天正彎腰準備坐下時,背部喀一聲後,劇痛突然貫穿背部,整個人都無法站直。後來就連簡單的坐、臥動作都伴隨難以忍受的疼痛,就醫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前幾年台北市議員李新尋短去世,其他的立委朋友分享其生前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後慢性疼痛的併發症所苦。家醫科診所院長姚偉明醫師分享,一位七十歲的太太在肩頸長出帶狀疱疹,發病的時候痛得要命,沒想到病灶好了後疼痛反而加劇,使用了麻醉止痛和抗癲癇藥物等最後一線的藥物都沒效,最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