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雙腳腫脹以為水腫竟越發疼痛 檢查發現竟是血栓在作怪

雙腳腫脹以為水腫竟越發疼痛 檢查發現竟是血栓在作怪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85歲王姓女患者,因為雙腳腫脹、疼痛,到腎臟科治療後右腳消腫,但左腳仍腫脹,懷疑是栓塞造成,轉診童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經檢查後發現左下肢深層靜脈血栓,再確認為左腳總腸骨靜脈狹窄造成栓塞。醫師先安排血栓溶解手術,再進行總腸骨靜脈支架置放手術。手術4天後左腳已完全消腫,可以開始活動行走,住院1周即出院返家。


腳腫脹疼痛難行竟是血栓作祟 支架置放手術後可行走


85歲患者因為腎功能不佳,持續在腎臟科看診治療,但雙腳開始出現腫脹,她以為是腎病造成的水腫情況,剛開始並不以為意,後來雙腳卻越來越腫痛,痛到連行走活動都有困難,才到腎臟科就醫治療。治療後右腳消腫,但左腳仍是腫脹又疼痛,懷疑是左下肢深層靜脈血栓導致,立即轉診心臟外科。 在醫師安排進一步的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發現患者因為左側總腸骨靜脈嚴重壓迫性狹窄,漸漸造成的深層靜脈栓塞,當血液無法順利回流才出現左腳腫脹而疼痛。因此先進行血栓溶解手術,先解決血管栓塞問題後,再進行左側總腸骨靜脈支架置放手術,手術順利完成,術後左腳逐漸消腫,4天後左腳消腫恢復如昔,也可以開始下床行走動。


深層靜脈栓塞嚴重恐併發肺栓塞 這類人更需注意


童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李志賢表示,深層靜脈栓塞是指深層的靜脈裡血液回流出現問題或不良,造成肢體腫脹情況,好發在下肢,偶爾也會出現在上肢部位。若腫脹狀況沒有好好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動脈血液循環受阻,出現肢體腫脹部位,嚴重恐導致缺血壞死,甚至可能因此需要截肢;另外下肢或骨盆發生的深層靜脈栓塞,也可能併發肺栓塞而有致命危機,所以必須及早進行處置治療。


李志賢醫師呼籲,長期坐臥、高齡、肥胖、慢性病患者等都容易出現深層靜脈栓塞,需多走動、活動腳部,增進靜脈回流來避免阻塞;尤其近期低溫一波接著一波,當日夜溫差大時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要做好腳部保暖。若有單側下肢腫痛情況發生,要及早就醫診斷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小中風很可能是中風前兆! 醫學定義小中風有3個條件
▸陳松勇病逝享壽80歲 糖尿病纏身曾因急性腎衰竭送急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對症下藥的精準醫療,是醫療發展的新趨勢!陽明大學引進第一台「小動物冷光螢光與電腦斷層系統」,可毫秒連拍的4D影像,觀察小動物體內藥物動態分布,將有助腦神經疾病、動物行為研究以及癌藥開發。準確體外診斷 精準醫療關鍵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表示,精準醫療的重要前提是準確的體外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梅志銓報導) 糖尿病衛教之父林瑞祥教授,近幾年來,推廣糖尿病共享門診不遺餘力,他認為,糖尿病共享門診可以為糖友帶來很多好處。 林瑞祥教授表示,所謂糖尿病共享門診是指門診當中,醫師同時看8到10多名患者,病友可以一起討論、分享經驗,病友們也可以透過彼此碰到的問題,學習相關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整理報導)玩具是孩子們的最愛,在成長過程中有不可取代的意義,但市面上各類玩具該如何挑選,才能確保孩子們的安全與健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長鍾麗英根據多年豐富經驗,在《健康報》中提出下幾招撇步讓家長們參考。注意使用說明標籤 確認可能存在危害在選購及孩子使用玩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族遺傳性疾病除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外,肥胖亦是與基因遺傳有關。簡家五兄妹中就有4個為病態性肥胖患者(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5時),經由彰化基督教醫院體重管理中心減重手術團隊治療後,兩姊妹及表妹倆和姪女5人齊鏟160公斤,重新拾回健康與自信。腹腔鏡胃縮小術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