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必看!到了一個年齡,眼睛一定會老花!教您治療老花眼的方法!送給爸媽也留給自己!(請分享)

到了年齡,眼睛一定要花的,為了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延緩老花,我在朋友的空間看到了很多偏方,其中有治療老花眼的,我摘錄放在空間,供大家參考。

必看!到了一個年齡,眼睛一定會老花!教您治療老花眼的方法!送給爸媽也留給自己 (請分享)
配方如下:中型馬鈴薯一個去皮;蘋果一個去皮;中型番茄一個去皮;粗胡蘿卜一截去皮。放在攪拌機,攪成一杯,最好即飲。食二、三個月,不但皮膚晶瑩,而且神奇,多細小的字都看的見,一清二楚,老花鏡根本用不上。

如果你開始老花,散光或者視力模糊,大可試試這配方,每天早上連渣喝一杯,精神爽利,男女老少鹹宜。


按摩治療老花眼,具體按摩方法如下:

1.用雙手中指來回按摩眉毛20次;

2.用雙手四個手指向兩側按摩眼睛20次;

3.用雙手中指從下至上按摩鼻梁20次;

4.用雙手中指順時針按摩太陽穴20次,再逆時針20次;

5.用雙手拇指按摩耳根20次;

6.用雙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垂往下拉20次。


長期堅持做這6個動作,不但可以防治老花眼,而且還能減少皺紋,保持頭腦清醒。

枸杞,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保健功能,是中年人常用的滋補、美容、長壽的佳品,與人參、何首烏並稱益壽中草藥的“三寶”。早在古代,醫學家就已經掌握了枸杞的藥性。宋代陳直《養老奉親書》中載長期服用枸杞,可使人“明目駐顏,輕身不老,明目安神,令人長壽。”

《本草正義》中載:“枸杞,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南宋大詩人陸遊年老時曾眼睛昏花,後來因堅持每日吃一杯枸杞羹,最終治愈了老花眼。為此陸遊作詩曰:“雪霽茅堂鐘馨清,晨齋枸杞一杯羹。”

枸杞含有14種氨基酸和大量的胡蘿卜素,還含有甜菜堿、煙堿、牛磺酸、維生素B1以及鈣、磷、鐵等物質。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枸杞不僅能用於防治糖尿病、高血脂癥、肝病及腫瘤,對防治眼疾也有特殊的醫療價值。枸杞中所含的大量胡蘿卜素,進入人體後可在酶的作用下,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向來被稱為保護眼睛、防止視力退化的特效維生素。由此可知,枸杞對健身明目具有很強的功效。


步入中年的朋友如願意使用枸杞蜂蜜茶保護眼睛,治療老花眼,可參照以下偏方:取優質枸杞一勺,沖洗幹凈後放入杯中,再用開水兌入。待兩三分鐘後水溫稍涼時,再放入一勺蜂蜜,攪拌均勻後即可飲用。每日晨起、睡前各飲一杯,兩個月後即可見效。

此外還有幾個偏方:

1.枸杞酒。取枸杞200克,白酒300克。將枸杞洗凈,瀝幹水分,剪碎後放入細口瓶內,加入白酒,密封瓶口。每日振搖酒瓶一次,浸泡15天即可飲用。飲完後再加入300克白酒,如上法再浸泡一次。每日臨睡前飲用,每次飲20克。

2.枸杞粥。優質枸杞50克,粳米100克,洗凈後同煮成粥,可作為每天早餐食用。

3.枸杞蛋。雞蛋兩個,枸杞30克,洗凈後同用水煮。雞蛋熟後去殼,放入湯內再煮,煮好後吃蛋喝湯。連吃3-5天為一療程,停一天後繼續食用。一般3個療程即可見效。

歡迎分享~~~~~~~~~~~~


伸延閱讀:

一定要看!『落枕閃腰流鼻血』,

按一個穴位搞定!屢試不爽喔!(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990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對胸腔內科醫師來說,「小細胞肺癌」因為惡性度高,且發現時多已晚期、惡化快、易轉移、易復發,不僅是肺癌中最惡霸的類型,也因為過去治療選擇有限,晚期小細胞肺癌幾乎等於絕症,讓醫師和患者既無奈也束手無策,不過隨著免疫治療的進步,目前以化療搭配免疫治療已看到令人振奮的效果,小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疫情帶來的重創,人仍渴望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隨疫情席捲全球,產業面臨劇變衝擊,線下活動紛紛取消,新加坡線上直播會議科技公司的陳杰豪執行長一針見血,點出全球醫藥、金融等公司渴求新型會展模式、虛擬活動的焦慮。對此,他的團隊早於三月初,將線下的實體活動經驗轉變成「線上+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很多人步入中年之後,常感受到眼睛茫霧、容易流目油,雖然不致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是往往會持續惡化下去;然而,也有人已經80歲了,眼睛依然炯炯有神。高齡80歲的李深浦中醫師每週仍然看3天門診,開車也不用戴眼鏡,眼睛狀況比很多中年人都好。到底該如何保養眼睛,才能讓「目睭金光閃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萊豬要來了,婆媽擔憂標示問題!為幫助民眾辨別豬肉產地,衛福部在迪化街試辦透明豬肉產地資訊,衛福部長陳時中17日走訪當地商圈,了解實地運作困難,表示中央政府會建立平台,幫助地方政府有效稽核。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則強調,民眾應有知的權利,呼籲中央做好「源頭管理」、「食材溯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