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八十歲眼睛仍炯炯有神 李深浦中醫師教你如何「目睭金金」

八十歲眼睛仍炯炯有神 李深浦中醫師教你如何「目睭金金」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很多人步入中年之後,常感受到眼睛茫霧、容易流目油,雖然不致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是往往會持續惡化下去;然而,也有人已經80歲了,眼睛依然炯炯有神。高齡80歲的李深浦中醫師每週仍然看3天門診,開車也不用戴眼鏡,眼睛狀況比很多中年人都好。到底該如何保養眼睛,才能讓「目睭金光閃閃」呢?李深浦中醫師確有秘訣!

神耕時代來臨 眼睛疲勞度比前人多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這和中年後眼睛視力不好有何關係?李深浦中醫師表示,年紀到了七十歲,有很多人有乾眼症,或是眼角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這確實是和肝大有關係;因為眼睛是神,肝經絡的上方主眼球,下方主卵巢與睪丸,年輕時經絡很活躍,肝臟行使的作用很好,吃下去的營養素滋養所有細胞,產生化學作用。正常人是靠睡眠使眼球和肝臟對焦,好好睡一覺,心情不操煩,自然可以恢復一天疲勞,以前人都用這種方式來充電;但是,現代是神耕時代來臨,都是精神生活,眼睛疲勞度比以前人大得多。

晚上睡不好 肝、眼球和性能力會提早衰退

李深浦醫師說明,以前人大多用筋骨勞動,全身肌肉疲勞後,勞工勞力的人本比較不用想太多,睡覺休息充分放鬆,現代人很少勞動筋骨,工作很多都是用腦過度,晚上腦筋仍然在想白天的工作,勞神不勞力所以睡不好,以致肝、眼球和性能力會提早衰退。由於肌肉不疲勞,無法好好睡覺充電,眼睛和肝都會提早受損,所以三、四十歲的人就開始吃安眠藥和肌肉放鬆劑的很多,只是為了要好好睡覺,其實肌肉和筋骨疲勞才會好睡,水火相交產生氣體,水火不相容氣就不足,氣不足神就容易煩躁,身體就會有病變,雖然科學化了,但若違反大自然,當然就不能好好從睡覺中復原。


八十歲眼睛仍炯炯有神 李深浦中醫師教你如何「目睭金金」

▲李深浦中醫師

養足肝血關乎全身健康 對眼睛效果立即顯著

肝臟則是有「將軍之官,謀略出焉」的重要性,因此養肝非常重要,養肝也在養足肝血,血運行周身,關乎人體一身健康,而且肝開竅於目,對眼睛的效果是立即顯著。李深浦醫師分析,思想源於腦,靠肝幫助腦,對於思考有深謀遠慮的幫助;然而,放眼未來的能力,每個人不同,肝臟要健康,才能把事業做大做長做久。很多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但是為兒孫謀福利,這是自然現象,也是傳宗接代,這是人的自然功能。

放鬆眼神內觀產生良好營養化學 身體本身自然有的功能

李深浦醫師指出,肝屬木,木的組織在長葉子,枝幹要有很多營養,這是植物的生物化學;人要放鬆眼神與組織,要內觀產生很好的營養化學作用,不要操心,不要亂想,這是身體本身自然有的功能。人們常自以為聰明,想要如何改造,其實是搞亂自律神經,反而讓隨意神經來干擾自律神經,就違反自然。

吃養肝藥保護肝臟 晚上十一點以前要睡覺

李深浦醫師認為,吃養肝藥保護肝臟以外,要讓筋骨運動使之疲勞,不要煩惱要放鬆,使既定工作做好規畫,休息是要保護眼睛,晚上睡不好時,心當內觀注意眼神,眼神與肝臟會產生更好的化學作用,就會得氣,眼球就會健康,肝臟也會健康;不只用養肝藥保護,晚上十一點以前要睡覺,白天工作的事儘量不要想,身心放輕鬆,才不會那麼早有乾眼症和白內障等疾病。

【延伸閱讀】

定存績優「骨」 該從何時開始做起?

肝指數升高是新冠肺炎重症信號 養肝專家教你防患未然

對抗新冠肺炎 中醫藥提升肺功能是強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4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死亡患者中超過9成5是45歲以上族群,專家推測「免疫力」為關鍵。50歲起免疫系統會隨年齡增加而變弱,疾病感染風險也可能上升,今年五月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成人疫苗的重要性也再次被提起,知名診所院長羅源彰醫師表示,50歲以上長者,視個人狀況定期接種成人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平均好發於60歲的巴金森病(又稱巴金森氏症),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大腦基底核中的黑質細胞會分泌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稱為多巴胺,多巴胺的正常分泌與否將影響動作順暢程度,包括手腳不自主的抖動、四肢僵硬、行動遲緩和平衡障礙等動作障礙。此外,巴金森病病友也常有焦慮、憂鬱等問題,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COVID-19疫情逐漸趨向和緩,很多人在經歷數個月居家辦公後驚覺體重直線上升,尤其蝴蝶袖、腰腹、馬鞍及大腿內側的脂肪層更是肉眼可見的變寬變厚,即使靠運動健身和168間歇性斷食調整,都還是很難達到局部瘦身的目的,醫美集團李兆翔醫師建議,若想移除掉惱人的贅肉,使用二代威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47歲的氣喘患者,平常到藥局自行添購「緩解用吸入劑(急救)」,有短效氣管擴張功能,一有不舒服就吸一下,某日天氣轉涼氣喘急性發作,結果送醫插管治療,最後宣告不治;另一名婦女,則是長期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不僅氣喘症狀沒再發生,還能跟朋友一起「爬玉山」,同樣是氣喘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