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重創!人仍渴望面對面溝通 線上互動科技助數位轉型

疫情重創!人仍渴望面對面溝通 線上互動科技助數位轉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疫情帶來的重創,人仍渴望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隨疫情席捲全球,產業面臨劇變衝擊,線下活動紛紛取消,新加坡線上直播會議科技公司的陳杰豪執行長一針見血,點出全球醫藥、金融等公司渴求新型會展模式、虛擬活動的焦慮。對此,他的團隊早於三月初,將線下的實體活動經驗轉變成「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醫學會年會、股東大會等各產業活動都能如期舉行,因應大劇變時代的數位轉型。

線上互動科技重「互動」 不只開會,關鍵是舉辦線上活動

疫情重創!人仍渴望面對面溝通 線上互動科技助數位轉型

針對目前線上直播會議,陳杰豪執行長表示,定位在幫助參展商有機會接觸與會者,以及展示產品,同時協助與會者如何做「networking」(人脈拓展)。他強調,線上活動不是去紙本化,不是活動網頁變手機板,也不是人多就算成功,而是能透過「互動」短時間內集中與會者的注意力並呈現概念。

「我們不只是處理每天開會,而是如何辦『活動』。」陳杰豪執行長提到,他的團隊功能是「輔助」,包辦活動前端後端,從報名、簽到、印名牌、投票、QA、同步PPT、數據蒐集,提供軟體一體化服務,使業主有機會接觸與會者,從中提高會議互動性和活動價值。

線上互動科技三大特點 同步翻譯、資安、投票互動一體化整合

陳杰豪執行長表示,線上會議服務注重「All-in-on」(一體化)服務,整合Facebook、Vimeo及Youtube來舉辦線上活動,從小至十人或五十人的會議,甚至兩萬人大型會展,對內對外都能滿足。

此外,若要進行跨國會議,陳杰豪執行長強調介面整合的同步翻譯,有別於外接昂貴的翻譯機器,國際商業會議目前已可提供日文、韓文、中文、英文同步翻譯功能,線上翻譯老師即時翻譯,所有與會者可以自由切換不同語言頻道,自由穿梭在網路會議間。

「會議模式也不只是被動聽主講者說話,可隨時提問或私訊講者、其他與會者,讓與會者增加互動性。」陳杰豪執行長進一步分析,其介面也簡便操作,不需要額外設備邊看視頻邊手機投票,為用戶帶來絕佳的用戶體驗,「相較於線下的活動翻譯,可省下時間、實體場地成本、會議硬體的費用。」

至於網路安全,陳杰豪執行長其團隊基於轉型前在軟體的基礎上,對於網路個資安全有絕佳的安全防護,目前合作醫藥對象多為歐洲、美國公司藥廠,網路都有經過第三方資安公司做穿透式測試,許多合約都是區域性,經過不同國家IT審查,網路安全防護受過驗證。


疫情重創!人仍渴望面對面溝通 線上互動科技助數位轉型

善用線上互動性 線上醫學研討、展覽都能辦

不同活動有不同需求,陳杰豪執行長舉例,線上醫學研討會僅是討論案例相對枯燥,若善用投票系統,讓聽眾表達觀點,演講結束後再針對同議題投票,檢視聽眾觀點是否改變,即所謂「互動性」。此外,聽眾不只是聽,可以隨時提問,也可私訊其他講者、提問者、其他與會者。

甚至大型展覽他們也想搬至線上,陳杰豪執行長說,他們不想只是設網站「放放影片、文字資料」,目標是能比擬實體商品展示的體驗,且「多少人來攤位、下載DM、留下名片」各種數據都能提供。

後疫情時代,全球數位化 台灣混合式經驗成借鏡

「疫情帶來的重創,全球商業互動模式改變,人卻仍渴望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陳杰豪執行長說,台灣疫情相對平穩,還能執行線下和線上「混合式」會議。他希望,若未來疫情和緩,全球商業復甦後,所有人都必須思考轉型,他們在台灣的「混合式」會議有望成為全球借鏡,為一些城市提供新的方案和解決之道。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1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刷健保卡實名制購買口罩的政策即將上路!PTT鄉民對於口罩政策的相關討論包括:「會不會第1天健保局系統大當機?」、「7天只能4片(2張)你要去排來賣也是很了不起,說不定會有待排領的新行業出現?」更有網友熱心計算購買流程時間,笑稱:「會不會藥局有半天都被癱瘓掉?」相關話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歲的王小姐是一位大腸癌患者,因癌症復發,服用標靶藥物,造成手腳指甲周圍出現紅腫疼痛、化膿、指甲斷裂的情形,斷裂處還長出紅色的肉芽組織,使她焦慮的尋求皮膚科醫師治療;在使用消炎藥和抗生素,以及電燒治療,王小姐的甲溝炎還是很嚴重,後來配合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祐睿醫師的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綜合報導】台中60歲許先生2年前因右下背痛、右腿痠麻而至骨科就診,經檢查發現右側薦骨有1顆腫瘤,起初以為是骨癌,但切片報告顯示為腎臟轉移,確診為腎細胞癌第4期。因一線標靶藥物療效有限,而合併免疫療法控制癌細胞擴散,經過1年半治療後,腎臟腫瘤幾乎消失,再配合手術切除薦骨腫瘤,目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1項研究發現,國內成年人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達到5成,約每2人就有1人曾經遭受感染。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提醒,若家中成員被感染,其他家人一定要接受檢查,一起服用抗生素來殺菌。   蕭敦仁說明,幽門螺旋桿菌或幽門桿菌(學名H...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