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快三歲還不開口說話? 這3類小孩要注意

快三歲還不開口說話? 這3類小孩要注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公嬤怕口音傳孫子 互動少反釀孫不說話

一位近三歲的小朋友,在家都不開口說話,到醫院檢查評估後,確認聽力正常,但為什麼就是不說話?收治該案例的台大醫院語言治療組長張綺芬表示,小孩白天由阿公阿嬤照顧,他們因國語口音不標準,擔心會影響孩子未來說話發音,所以都讓小朋友玩平板電腦、看電視,鮮少有過多口語互動。

這位小朋友有什麼需求都靠比手劃腳加上簡單的『嗯』聲,家人就明白,張綺芬組長說,不要因為小朋友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滿足他們的需求,應該透過口語溝通,就算知道小孩想要什麼,仍然要口頭確認,無需擔心發音是否標準,讓小朋友能透過模仿問句中的關鍵詞句開口說話,也建議父母每天可以至少花5至10分鐘時間陪孩子玩玩具、講故事,協助語言發展。

這三類小孩不張口 恐因語言發展受影響 

不說話的小孩到語言治療科就醫時,首先會確認小朋友聽力是否正常,若有聽力障礙,周遭環境的聲音沒有輸入,小孩恐怕就難開口輸出。這類小孩因為聽力差,治療上需要先配助聽器矯正聽力,或是中耳發炎導致聽力受損,需要先治療才有助於語言發展。

小朋友若是不喜歡人際互動,也不關心周遭互動的人,更傾向於不開口說話。張組長指出,這類小孩可能有人際互動或情緒行為上的問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自閉症患者。另外,全面發展遲緩或認知發展緩慢的孩子,因為學習速度慢,導致口語發展也較慢,有較高機會晚開口說話。這兩類孩子則需要先透過聽話理解、口語表達等評估,再做語言治療,改善問題。

語言發展遲緩與否 玩玩具也能看得出

張組長指出,有些小朋友在玩玩具時,會透過口語表達對玩具的想像,例如邊玩積木、邊說著想把積木堆成城堡、堆火車或是火車過山洞等語句;若是認知遲緩的小孩,玩玩具時則較少創意,只會拿起積木疊疊丟丟,較沒有特殊劇情及目的。

要小孩張口 大人也要做功課 

想協助小孩有更好的語言發展,大人在日常相處時,盡可能引導小朋友的語言表達,張組長舉例,『媽咪幫你洗澡』、『現在在用什麼幫你擦擦?肥皂』等等,讓小孩能在情境下了解詞彙,帶領孩子跟著大人慢慢開口說話。

張組長補充,小孩長了牙時,鼓勵家長不要只餵小朋友吃軟爛食物,可以餵食一般食物,讓小朋友透過咀嚼,發育咬合肌,也有助於語言發展。無論小孩語言發展正常與否,想讓小孩能有更好的口說能力,大人要做的功課其實也不能少。

【延伸閱讀】

35歲乳癌罹病五年肺轉移 CDK4/6助縮小腫瘤90%

肺腺癌雙標靶 一線治療突破1年瓶頸

線性提拉打造高挺美鼻 五官更立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2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扁桃腺發炎未即時就醫,竟惡化成深頸部感染,從右側鼻咽到下咽和甲狀腺旁空腔塞滿膿液,幾乎壓扁了近80歲阿嬤的呼吸道,讓她聲音嘶啞、無法言語。進行經口顯微手術徹底清創引流後,康復的老阿嬤發願要好好生活。膿瘍壓扁老婦呼吸道 頸部感染成噩夢診治該病患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子宮肌瘤為女性常見身體狀況,多為遺傳因素,但後天代謝失調、生活壓力亦為一大誘發原因,因此許多女性擔心自身飲食情形會產生影響;對此,北市聯醫中醫師周宗翰說明,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並均衡補充蔬果,可抑制發炎、降低腫瘤生長。避免高熱量及高油脂飲食 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23歲江小姐這幾年來時常覺得吞嚥疼痛與喉嚨異物感,嚴重時頸部會稍微腫痛,雖然吃藥後頸部就消腫了,但是情況時好時壞。後來經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鼻科主任林志勳診治,診斷為「慢性扁桃腺炎」,經手術治療後,江小姐吞嚥疼痛與喉嚨異物感都大幅改善。扁桃腺屬淋巴組織 微生物感染源多診...

閱讀詳情 »

氣候變化大,心血管疾病恐成奪命殺手!根據《英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顯示,「氣溫每降低攝氏1度,一個月內罹患心腦血管疾病機率增加2%。」臺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許榮彬主任呼籲,長輩一旦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等2大主要症狀,應該立即就醫診斷治療。尤其,如果患有主動脈瓣膜狹窄而不自知,嚴重出現急性心臟衰竭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