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內政部「宗教場所防疫計畫」曝光 需符合這幾點才有條件開放

快新聞/內政部「宗教場所防疫計畫」曝光 需符合這幾點才有條件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宣布,全台防疫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公祭持續暫停舉辦,但7月13日起,寺廟、教會等宗教場所有條件開放,人數上限99人。稍早內政部發出新聞稿表示,「宗教場所原則仍不開放民眾進入」,若欲開放須做好防疫配套,擬防疫計畫,報主管機關同意後,才能開放民眾入內祭祀、禮拜及參與小型靜態宗教儀式。

內政部表示,自7月13日起,宗教團體若能做好防疫配套,可依據「宗教場所防疫管理措施指引」擬具防疫計畫,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後,依計畫開放民眾進入。若為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報送的主管機關為內政部;已登記寺廟、地方性宗教財團法人,則是報送公所初審後,轉直轄市、縣市政府。

內政部指出,已備有「宗教場所防疫計畫(範本)」,可供宗教團體參考填報後,報送主管機關審查,包含6個面向:

(一)宗教場所內部人員名冊。

(二)宗教場所人員健康監測措施及異常之處理機制。

(三)宗教場所內部人員衛生措施。

(四)宗教場所環境清潔消毒措施,包括清潔消毒方式、範圍、頻率及負責人員。

(五)開放民眾入內之防疫配套措施。

(六)發現可能確診者或確診者足跡所到之應變措施。

內政部表示,為防止疫情擴散,有意開放民眾進入的宗教場所,仍須落實實聯制、量體溫、噴酒精、妥善規劃民眾進出動線、全程佩戴口罩,並禁止飲食,服務或引導人員視情況佩戴面罩,並實施人流總量管制,場內每人須有2.25平方公尺以上的空間,最多不得超過99人。

此外,民眾進入宗教場所參香、禮拜時,須採梅花座,並保持室內前後左右1.5公尺社交距離。宗教場所並應由專人定時清潔場所、設備及用具。

內政部強調,宗教團體需考量自主防疫能力,若無充足人力可制定計畫或落實管控防疫措施,為維護宗教團體內部人員自身及民眾安全,建議宗教團體維持暫不開放,齊心防疫。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鄭翔瑋。(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採訪中心/嘉義報導相信你也曾有一覺醒來發現頭歪、疼痛的落枕經驗,該如何緩解、治療?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鄭翔瑋指出,落枕是由於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造成椎間盤壓力不平衡與頸部肌肉出現保護性收縮所導致,建議發生時可以藉由毛...

閱讀詳情 »

▲國內新增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腸病毒疫情已經下降,但腸病毒71型還在發威。繼上周出現首例腸病毒71型奪命病例之後,疾管署今(29)日再公布國內新增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有3童全因腸病毒71型肇禍,另1童則是感染克沙...

閱讀詳情 »

大腸瘜肉超過一公分就有癌化病變的可能性,由於內視鏡光學診斷的進步,透過精細的內視鏡診斷,即可以早期發現是否含有癌化細胞。(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採訪中心/新竹報導國人十大癌症好發率最高的是大腸癌,大腸瘜肉往往是癌前病變情兆;60歲的陳姓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健檢後竟發現大腸有約2公分的瘜...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秋冬氣候變化大,正是國人腦中風發作的高風險期,尤其三高慢性病患都怕中風找上門,但你知道哪一種人風險最高嗎?國健署分析2018年台灣地區三高追蹤資料就發現,三高患者中風風險高,其中又以高血壓為最,數字顯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個案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