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內政部「宗教場所防疫計畫」曝光 需符合這幾點才有條件開放

快新聞/內政部「宗教場所防疫計畫」曝光 需符合這幾點才有條件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宣布,全台防疫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公祭持續暫停舉辦,但7月13日起,寺廟、教會等宗教場所有條件開放,人數上限99人。稍早內政部發出新聞稿表示,「宗教場所原則仍不開放民眾進入」,若欲開放須做好防疫配套,擬防疫計畫,報主管機關同意後,才能開放民眾入內祭祀、禮拜及參與小型靜態宗教儀式。

內政部表示,自7月13日起,宗教團體若能做好防疫配套,可依據「宗教場所防疫管理措施指引」擬具防疫計畫,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後,依計畫開放民眾進入。若為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報送的主管機關為內政部;已登記寺廟、地方性宗教財團法人,則是報送公所初審後,轉直轄市、縣市政府。

內政部指出,已備有「宗教場所防疫計畫(範本)」,可供宗教團體參考填報後,報送主管機關審查,包含6個面向:

(一)宗教場所內部人員名冊。

(二)宗教場所人員健康監測措施及異常之處理機制。

(三)宗教場所內部人員衛生措施。

(四)宗教場所環境清潔消毒措施,包括清潔消毒方式、範圍、頻率及負責人員。

(五)開放民眾入內之防疫配套措施。

(六)發現可能確診者或確診者足跡所到之應變措施。

內政部表示,為防止疫情擴散,有意開放民眾進入的宗教場所,仍須落實實聯制、量體溫、噴酒精、妥善規劃民眾進出動線、全程佩戴口罩,並禁止飲食,服務或引導人員視情況佩戴面罩,並實施人流總量管制,場內每人須有2.25平方公尺以上的空間,最多不得超過99人。

此外,民眾進入宗教場所參香、禮拜時,須採梅花座,並保持室內前後左右1.5公尺社交距離。宗教場所並應由專人定時清潔場所、設備及用具。

內政部強調,宗教團體需考量自主防疫能力,若無充足人力可制定計畫或落實管控防疫措施,為維護宗教團體內部人員自身及民眾安全,建議宗教團體維持暫不開放,齊心防疫。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台積電和鴻海永齡基金會,可正式代表台灣洽購BNT疫苗,慈濟基金會也想循此模式辦理,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今天表示,經評估後,決定循台積電和鴻海永齡基金會的專案模式,成立慈濟採購疫苗捐贈專案。羅秉成上午在政院會後記者會中表示,慈濟基金會6月23日提出申請,表示有意採購BNT疫苗捐給政府,26日總統蔡...

閱讀詳情 »

加上昨天到貨的41萬劑的莫德納疫苗,台灣總計已經獲得526萬劑疫苗。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希望在8月底前會有1000萬劑疫苗到位,能讓全國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口達60%。關於疫苗開放給更多對象施打,由指揮官陳時中14:00記者會說明。(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國外接種不被認可 28機組員...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三級警戒一個多月了,不少人因為疫情出現心理狀況,但想尋求心理諮商卻被迫中斷或碰壁。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1)日指出,推估全台已有5萬名民眾的心理諮商受疫情影響被迫中斷,其中包含3萬名卡在「未滿18歲遠距(通訊)諮商不合法」的學生,要求政府盡速放寬限制。衛福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這一波本土疫情大爆發,染疫以及重症、死亡的高危險群雖集中在高齡長者身上,但新冠肺炎對於嬰幼兒的影響,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品君就指出,嬰幼兒一旦染疫,臨床症狀以輕中症為主,無症狀比例也高於成人,但相較於成人有更多特異性症狀,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