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查!全台千人「輻射量曝露破百」 健康存摺即日開放自查曝露量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了精準揪出潛藏的病灶,每個人一生多少都會接受大大小小的醫療影像檢查,小到看牙科、大到頭顱電腦斷層掃描,但因為檢查曝露到多少輻射量一向叫人擔心?健保署今(23)日宣布開放新服務,即日起,只要打開「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登入健康存摺嚐鮮版,在首頁點選就醫總覽就可以看到當年度個人放射線檢查醫療輻射量資訊。

為了健康,有些檢查不得不做,但民眾難免還是會擔心輻射量。根據健保署指出,照射胸部X光其輻射劑量約0.02毫西弗、頭顱電腦斷層掃描輻射劑量約1.5到2毫西弗、牙科全口X光檢查輻射劑量約0.014毫西弗。

健保署專門委員林右鈞指出,健保統計2016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國人放射線診斷情形,每人次數約4.14次、平均每人曝露輻射量3.30毫西弗;而每年每人曝露放射線檢查醫療輻射量從2016年到2019年,分別為3.11、3.25、3.33、3.34、3.47毫西弗,今年1到9月也有3.44毫西弗。

林右鈞表示,若以美國醫學物理協會指出只要總劑量小於100毫西弗就安全的標準來看,去年總體曝露小於50毫西弗者占了99.7%,只有1232人是超過100毫西弗。他說,這些人多是在接受癌症的放射治療,與癌症相比,不得不曝露。

健保進一步統計今年1到9月國人接受最多的X光檢查,前5名依序為:胸腔檢查、下肢骨各處骨頭及關節檢查、脊椎檢查、上肢骨各處骨頭及關節檢查以及腎臟、輸尿管、膀胱檢查。特殊造影檢查前5名則為:電腦斷層造影、磁振造影、乳房造影術、X光骨骼密度測定以及單純性血管整形術。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日常生活環境中原本就有來自宇宙射線、地表、食物等天然輻射,民眾去醫院作放射檢查,也會接受到不同劑量的輻射,人體只要接受到輻射,不管劑量是多少,都有引發癌症和不良遺傳的機率存在,沒有低限劑量值,而且致癌或不良遺傳的機率與接受劑量成正比(直線關係),劑量越高,罹患的機率也越大。

為了讓民眾知道個人去醫院作放射檢查的輻射劑量,健保署「健康存摺」APP參考長庚醫院各項檢查醫療輻射劑量資料及三軍總醫院放射部資料,進一步計算個人接受放射線檢查的輻射參考劑量。

千萬不要因為擔心輻射而拒絕接受放射線檢查,李伯璋強調,根據美國醫學物理協會在2011發表公開聲明,如單次「放射線檢查」輻射劑量小於50毫西弗,短時間(如一年)內進行多次「放射線檢查」,但總劑量小於100毫西弗,則其「輻射劑量」的潛在風險可以忽略,甚至無風險。

李伯璋強調,放射線檢查的目的在於提供醫療影像資訊,對病人帶來的醫療效益遠大於輻射暴露風險,且為疾病診斷所必要,醫師會基於醫療專業判斷放射線檢查,如民眾對檢查安排有疑慮,可與醫師溝通釐清,相信能更安心與放心接受放射線檢查。

健保署強調,接受輻射劑量多寡會受許多因素影響,如放射檢查儀器種類、照攝部位的面積、照攝次數等都是可能會影響的因素,健保署也期待其他醫院也能提供院內各項檢查醫療輻射劑量值,協助健康存摺計算供更精準的放射線檢查醫療輻射劑量。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內驚傳「避孕藥」大出包!主成分不足恐失效 食藥署回收300萬顆

男子全身劇痛查無病 痛到想輕生才知道誘發原因竟是「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並一路造成社區感染的本土病例破口,迄今已陸續確診10人,讓桃園頓時成為全台最重疫區,甚至已有個別縣市發出「避桃令」要求不要到桃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1)日回應,大家想要趨吉避凶是一定的,但也要發揮互相幫忙的心,「台灣就這...

閱讀詳情 »

日本知名零售連鎖店唐吉訶德,首家店進駐台北西門商圈,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購物,排隊人潮絡繹不絕,但台灣接連好幾天出現本土確診,台北市衛生局和商業處今日上午前往稽查,發現儘管排隊民眾都有戴上口罩,但間距過近,建議業者在地板進行標示,拉大排隊間距。唐吉訶德19日開幕旋即吸引大批哈日族掃貨,由於部立桃園醫院發...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發生院內群聚感染,其中1例為住院病患的外籍看護,疑似因確診醫師替其雇主治療抽胸水時遭到感染。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質疑,理論上該醫療行為不會產生感染,他也憂心還有一條傳播鏈沒被找到。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擴大,指揮中心19日公布一名外籍看護(案869)確診,感染源可能來自確診醫師替其雇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