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忽視小兒疝氣 病況嚴重會要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胡奶奶三歲的孫子半年前因右側腹股溝鼓起前往小兒科看診,醫師診斷為右側腹股溝疝氣,並建議至外科醫院進行手術,但因孩子的父母忙於工作,且小孩也從未告知會疼痛或哭鬧,因此一直放著沒有處理。沒想到日前小孫子在半夜哭鬧不休,隔天父母在孩子開始嘔吐後才帶其就醫掛急診,結果被診斷為因右腹股溝疝氣引起的腸卡住。

胡奶奶小孫子卡在疝氣袋的腸子顏色已有點轉黑,若再慢2~3小時,腸子可能因壓迫在疝氣袋太久,導至血液循環不良而爛掉,屆時就得切掉爛掉的腸子重新接合,那代誌就大條了!所幸能早一步送醫治療,經由醫師把腸子推回腹腔並修補破損,住院一天後,小孫子已安全返家,也讓家長們鬆了一口氣。

專治疝氣已經30年的台中博愛醫院院長曾振橿表示,小兒疝氣原因均為先天性遺傳 ,疝氣平常是不會疼痛,但有時腸子掉下來,卡在陰囊或腹股溝中,不能復位至腹腔時,就會引起腸絞厄的現象,患部會腫大,且異常疼痛,患者會噁心、嘔吐,病況嚴重時,腸子會因為被壓迫太久而引起腸壞死、腸破洞,更嚴重的還會引起腹膜炎、敗血症而死亡,案例中胡奶奶的孫子即為腸絞厄,只是還沒腸壞死。

小兒疝氣發生原因是先天性的,所以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預防,也不可能自然痊癒,治療方法也只有手術一途;曾振橿院長指出,老一輩會說疝氣是因為「冷身」引起,吃一些較「熱」的食物就會好,其實是沒有醫學根據,而有的人會用疝氣帶把疝氣縛住,但這只是治標,若拿掉疝氣帶,腸子仍然會掉下來。

曾振橿醫師進一步指出,曾遇到小孩久用疝氣帶未癒,前來手術時才發現因疝氣帶太緊,壓迫到睪丸血液循環不良,致使睪丸壞死,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因此,小孩一旦確診是疝氣,即應接受外科手術,不要過度使用疝氣帶,以免導致傷害,而且越快手術越好,否則會有腸壞死之類狀況發生的疑慮。

因為外科手術及麻醉技術的進步,疝氣手術已較簡單且安全;通常熟練的外科醫師約十至十五分鐘手術即可完成,但因小孩的器官組織較小較精細,不熟練的醫師手術時間可能會拉長,小孩不但會吸收較多麻醉藥,且流血較多,組織曝露於空氣中較長,較易引起感染,而且因技術不熟練還可能發生許多副作用,如手術後再發、傷口感染、傷及輸精管等不良後果。因此,曾振橿醫師建議,找醫師治療疝氣,應找專門手術疝氣的外科醫師,也可指定教學醫院的主任級或資深主治醫師,才能得到較好的手術結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611

相關推薦

從生理期首次造訪開始,我們就被灌輸「不能吃冷食」、「不劇烈運動」等觀念,由於此時是女人的「特殊生理週期」,伴隨著它的到來,可能也會經歷一段頭暈、煩躁等低潮現象。然而,究竟在女性的生理期間,還有什麼是專家不建議從事的呢?掌握好這些細節,才能在下次生理期更加明亮動人! 生理期4大階段健康秘訣,聽聽醫生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 1名70歲阿嬤,本身是糖尿病患,長期接受血糖控制,但某次腳外側不小心用出傷口,但換藥一個多月卻仍未好,有時傷口甚至還有臭味;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葉俊廷指出,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就可能使免疫能力下降,這時若足部等出現潰傷感染,不但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台灣失智症協會家屬們日前自行組團至新社遊玩,有位張爺爺意外走失,眾多家屬幫忙尋找,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尋求幫助。然而,值班員警卻未能即時受理報案,經當地店家及多位家屬奔波溝通,經報案四次才予以受理。失智長者欠缺方向感及判斷力,容易發生不幸意外,家屬們希望員警能在第一時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免費肝癌篩檢來了!肝基會將於本周日舉行千人免費腹部超音波篩檢,不限居住地區,只要年滿40歲就能參加,預計在7小時內完成2000人腹部超音波檢查。該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B、C肝炎患者最好踴躍參加檢查,且每半年定期檢查。   每40分鐘1人肝病死亡 根據衛生福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