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怕染新冠肺炎不敢就醫 婦送醫一驗竟是「這病」害半癱

怕染新冠肺炎不敢就醫 婦送醫一驗竟是「這病」害半癱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85歲的張奶奶,患有三高及心律不整,平時規律服藥也能自理生活,但上午到菜園種菜時,起身感覺右腿麻,中午吃飯時右手無法拿筷,家人見狀起初並不在意,加上疫情籠罩不想進醫院,直到晚上症狀仍無改善,送急診後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因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張奶奶現右側全癱,讓醫師大嘆「很遺憾」。

中風分2種 7成屬缺血性腦中風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紫英表示,中風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前者是因血栓塞住血管,使血流無法通過,造成組織缺氧;後者是因腦部血管破裂,使血流溢出血管,造成局部組織壓迫及缺氧,兩者都會出現中樞神經學症狀,如肢體無力、感覺麻木、吞嚥困難、語言障礙等。其中有高達7成的腦中風病人屬於缺血性腦中風。

把握黃金救援3小時 錯過治療期恐致腦壞死

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於中風後3小時內,可以採取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方法,增加復原機會,或配合腦血管攝影,在6小時內啟動動脈取栓術,在動脈內放置支架進行取栓,來降低腦組織受損的範圍。黃紫英主治醫師指出,因張奶奶到院時為時已晚,故僅能使用傳統通血路藥物,如抗凝血劑、血小板抑制劑等藥物,防止血栓繼續生成擴大及預防二次中風,但無法將已阻塞的血栓溶解並打通血管,而拯救腦組織免於缺血壞死的傷害。

辨識中風口訣 「臉、手、說話、119」

黃紫英主治醫師提醒,當自己或親人朋友出現1. 臉:臉部表情不對稱、嘴角歪斜,2. 手:雙手平舉10秒出現單側手臂下垂,3. 說話:口齒不清及言語表達障礙,4. 119:就應立即撥打119送往急診,接受評估及可能的積極治療。而防疫期間若發現家人出現中風症狀,更不能輕忽,才能把握搶救中風3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增加復原機會,避免日後生活品質打折扣。

【延伸閱讀】

白內障手術新選擇 「精準微脈衝」安全快速精準到位

邁進精準醫療時代! 出生就掌握藥物過敏基因 用藥更安心

慢性腎臟病新藥療效佳 臨床試驗提前終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修正「藥品生體可用率及生體相等性試驗準則」部分條文,希望能與國際規範接軌,並達成法規國際協和化。本次修訂內容的制定,是參考歐、美、日、澳及加拿大等國的生體相等性試驗最新相關規範,使台灣對於生體相等性實驗規範,能和國際標準趨於一致。生體相等性實驗,指的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肝癌排名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甚至排名在男性癌症第一位,目前平均6到7名成年人,就會出現一位B型肝炎帶原者。而台灣現在約有200到300萬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感染率高達15~20%,且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更較一般人高出100倍。中壢天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黃耀康表...

閱讀詳情 »

李時珍告訴你怎麼不得病!放在手機上別丟了!   1.飽不洗頭,餓不洗澡。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汗水沒落,冷水莫澆。溫水刷牙,防敏固齒。 2.吃米帶糠,吃菜帶幫。男不離韭,女不離藕。青紅蘿蔔,生剋熟補。食不過飽,飽不急臥。 3.養生在動,養心在靜。心不清淨,思慮妄生。心神安寧,病從何生。閉目養...

閱讀詳情 »

其中您最想不到的是過年才吃的東西-------葵花子!1、向日葵因其生長快速,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鉛、鎘、鎳,對土壤而言可有效減輕重金屬污染,具有凈化環境的能力,為最佳景觀綠肥作物。但是,對人體而言,吃進這些重金屬則對身體有害,且吃葵花子會消耗大量的膽鹼 choline,使體內脂肪代謝發生障礙,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