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治療|全民愛健康 精神篇1

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治療|全民愛健康 精神篇1

精神疾病容易被人污名化,也常有確診患者因擔心異樣眼光而拒絕接受治療!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體系精神科主任張正辰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若積極接受治療,是可以穩定控制病情,並能恢復正常生活的!張主任也呼籲患有精神疾病者宜積極面對病況,與醫師討論可行的治療方針,以幫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質。

 

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治療|全民愛健康 精神篇1

 

思覺失調症常出現妄想幻覺等精神症狀,造成情緒不穩定,同時缺乏病識感、拒絕治療,因此長期被污名化,讓許多被確診的患者,不願積極就醫治療,擔心異樣眼光,而台灣也在2014年將其正名為「思覺失調症」。

 

張正辰主任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主要原因是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調,造成大腦萎縮影響功能,好發於青少年晚期及成年初期,可能受遺傳、體質、外在環境壓力與刺激因素影響而誘發疾病,症狀以妄想幻聽最為常見,患者可能深受控制,嚴重時可能會影響他人,甚至自我傷害等,也可能出現被害妄想,總覺得有人在某處監視並打算加害於他的感覺。

    

據統計,全台約有3分之1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並未接受規則藥物治療!張正辰主任說明,若患者能夠提早治療,除可減緩其症狀之外,搭配職能訓練,讓患者適應社會生活而重返社會!透過有意義、有目的的療程,可達到治療與復健的目的;另外透過心理治療,對於妄想、幻聽、思考流程變化、情緒暴躁亦有助改善。

 

張正辰主任表示,目前的治療以口服藥物及針劑為主,由於傳統口服藥物必須每天服用,許多患者擔心被他人發現罹病,因此並未遵從醫囑按時服藥,藥物順從性差,或是根本不願接受治療,而造成病情加重;所幸目前將有「新一代長效針劑」上市,只需要一個月注射一次,提升藥效穩定性,也大幅增加患者治療意願。

 

規律用藥與疾病復發息息相關,若病症反覆發作將會導致疾病惡化!為幫助患者體內維持一定藥效,目前醫療技術已將口服藥物研發出長效針劑型態,透過每月定期回診施打,可幫助患者穩定用藥劑量,除可改善患者藥物順從度差的問題,同時也能降低復發機率,甚至降低住院的可能性。張正辰主任表示,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有助讓患者生活品質大幅提升,更有機會重返職場。

 

然而,張正辰主任也提醒,當患者能自我尋求醫療協助、自我照顧,同時家人、社會大眾能給予適當的關懷、必要的支持與接納,讓更多人正確認識思覺失調症,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疾病、就醫治療,必能促使思覺失調症患者恢復信心且尊嚴地回歸社會。

 

思覺失調症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精神科、身心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體系精神科主任 張正辰醫師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治療|全民愛健康 精神篇1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時隔13天「零確診」之後,國內再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下午公布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為案444的50多歲男性以及案445的40多歲女性,為先前分赴孟加拉工作的一對夫妻。不過,好消息是國內已...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疾管署最新統計,今年前5個月的新增愛滋通報人數較去年同期大減3成,但台灣人對愛滋的負面觀感,依舊居高不下!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今(15)日公布一項最新「愛滋認知大調查」結果,發現仍有逾5成台灣民眾對愛滋普遍存在負面...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俗話說,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國健署最近統計發現,每年1.1萬名確診肝癌患者中,約有兩成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有關。更有研究指出,台灣每四名成人,就有一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過量飲酒導致),主要是過多的脂肪(以三酸甘油脂為主)充斥在肝臟中,因無明顯症狀,多在健康檢...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一個新生兒都有一本「兒童健康手冊」,攸關寶寶的健康檢查及預防接種紀錄,今年邁入第25周年的「兒童健康手冊」也有新改版了,國健署今(15)日宣布從醫療人員及家長的觀點重新調整手冊內容,不但針對兒童發展篩檢項目紅字警訊提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