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急性心肌梗塞 把握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

急性心肌梗塞 把握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1名67歲的蘇姓商人以往沒有特別病史,最近因持續胸痛就醫急診,醫師評估後發現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為他做心導管檢查手術才救回了一命。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內科楊晨佳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當下發生至血管打通的時間,要在兩小時黃金時間內,因為「時間就是肌肉,時間就是生命」。

國人10大死因裡,心血管疾病高居前3名,光是去年就奪走台灣近2萬條生命。根據統計,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過世,其中佔最大比例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因女性有荷爾蒙保護,而抽菸者又以男性居多,所以男性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率是女性的2倍,而且會比女性早發5至10年左右。

楊晨佳醫師說,急性心肌梗塞持續的時間,和心肌梗塞的範圍,以及死亡率有直接的關聯性,所以千萬要把握黃金時間;而處置急性心肌梗塞,以及時打通血管及重建血流為治療的最終目標,並建議以心導管手術為主要打通血管的方式。

提醒民眾,平時若感覺胸悶、胸痛或是呼吸有不順時,就要趕緊找心臟科醫師診斷治療,若胸痛持續超過30分鐘,緊急送醫較保險。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或是年紀較大的人,因其心肌梗塞症狀常為食慾不振及上腹痛等,症狀較不明顯,因此呼籲家人千萬不要小覷,反而要特別小心觀察,爭取更多黃金救命時間。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85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能想像早上一起床,就有智慧助理在一旁與你報告天氣、身體狀況,甚至幫你準備早餐嗎,在《2030世界未來報告書》一書中提到,日常生活中能指導我們或提出建議的自主學習人工智慧機器人,將會成為未來高人氣的人工智慧,且這些情節都將在10年內發生,尤其這些進化的智慧型代理人,不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創新科技的應用,為了打造新世代的教學方式,臺中榮民總醫院在惠康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積極贊助下與健康醫療團隊合作,建置以VR虛擬實境為主要技術應用的「VR臨床技術模擬中心」,不僅能透過虛擬的手術室,反覆重複練習不同的術式,也能幫助醫學生學習,並且提升醫師手術能力。打破過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八十六歲的吳阿嬤,熱愛運動,每天以游泳來保養身體,七年前發現腋下腫大,原先不以為意,但腫瘤開始逐漸變大,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罕見惡性淋巴癌「被套性細胞淋巴瘤」,經過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治療一年半後,又再度復發,經過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王佐輔評估,使用健保給付的新型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COVID-19疫情「勤洗手、戴口罩」成為全民運動,許多防疫前線醫護人員的雙手因反覆清潔,造成手部皮膚紅腫、疼痛、乾裂、脫皮,甚至皮膚發炎。小兒科醫師余孟恭指出,除非是醫護人員,一般大眾應儘量採用「濕洗手」,清潔效果上更優於乾洗手。常用乾式清潔劑 恐使皮膚發炎臺中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