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恐怖!減肥吃「阿勃勒果實」恐害肝毒性 台灣下令禁止製造輸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些保健食品成分看似能幫你瘦身、減肥、清宿便,實則可能害慘你!食藥署今(12)日正式公告,將從明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近來頗為流行的阿勃勒果實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因為這款愛美人士眼中有清瀉效果的食品,吃多了恐害肝毒性傷身。

食藥署正式公告訂定「阿勃勒(Cassia fistula L.)果實之使用限制」,規定自2022年7月1日起,阿勃勒果實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阿勃勒又名「臘腸樹」,過去為食藥署「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之「草、木本植物類(1)」品項,允許其果實部位可供茶包、膳食調理包原料或經萃取後作為飲料、錠狀、膠囊狀、粉末狀、顆粒狀等食品之原料,但食藥署重新評估之後,認定阿勃勒果實具食用危害性,決定禁用。

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周珮如表示,阿勃勒果實所含活性成分主要為羥基蒽類衍生物(hydroxyanthracene derivatives),國際間已有相關科學研究報告指出,長期食用含羥基蒽類衍生物的食品或膳食補充品,具有安全上之疑慮,長期吃有肝毒性問題。

周珮如指出,目前國內的阿勃勒果實產品多為自國外進口的助排便保健食品類產品,因為羥基蒽類衍生物有促進腸胃蠕動、清瀉效果,而被民眾視為瘦身、減肥、清宿便的聖品。

周珮如強調,依據目前可獲得文獻,無法訂定羥基蒽類衍生物的每日安全食用量,食藥署經與專家學者討論之後,認為如果要幫助排便,透過多攝食膳食纖維等即可,因此將限制阿勃勒果實自2022年7月1日起,不得繼續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食藥署表示,新制生效後,在國內即不可以使用阿勃勒果實製造食品,至於進口產品輸入日期早於本規定生效前者,得繼續販賣至其有效日期屆至為止。規定正式生效後,經查獲食品所使用的原料不符合相關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8條規定,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印「毒」擋不住!境外+4全從印度來 同一班機2天已5人確診

社區感染來了!揪出新北、宜蘭6不明染疫 歸功2急診醫「獎萬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緊張、疲勞竟是頭痛的主因?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容易因身心過勞而產生緊縮型頭痛問題!除了服用止痛藥外,建議可嘗試以熱敷、伸展方式放鬆肩頸肌肉,或是自行按壓頭肩頸,都有助改善不適症狀。  緊縮型頭痛是成人最常見的頭痛原因,症狀包括感覺頭部兩側、頭頂、後腦處出現緊繃、壓迫的感覺,...

閱讀詳情 »

炎炎夏日,吃個清涼多汁的西瓜最消暑了!其實西瓜不只香甜、多汁,營養價值也很高喔!高雄鳳山醫院廖嘉音營養師表示,西瓜中高達9成為水分,且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夏天吃點西瓜真是既消暑又解渴;然而,由於西瓜偏涼,建議勿過量食用以免造成腹瀉問題。  台灣幾乎一年四季都看得到西瓜,但其中又以4到8月為西瓜...

閱讀詳情 »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多年國內罹癌人數的首位,根據統計,50歲以上國人每32人就有一人有大腸瘜肉,每400人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魏柏立教授提醒,除了健康飲食外,強烈建議民眾應養成定期癌篩的習慣,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哪些人是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呢? 1. 特殊遺傳性基因:大...

閱讀詳情 »

文.劉姵呈 嘉義市長涂醒哲以嘉義市做為示範城市,推動家庭責任醫師和論人計酬制,過去身為醫生的他脫下白袍,首次擔任市長,率先為市民健康奔走。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涂醒哲積極拜會陳建仁副總統、衛生福利部部長、健保署署長,報告家庭責任醫師制的理念,並表達嘉義市接受委辦的意願。 從嘉義市開始 翻轉台灣的醫療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