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恐慌症患者倍增 完美主義者最容易罹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事事要求完美卻放不開,小心恐慌症容易找上門!近幾年工作壓力大,罹患恐慌症的人數明顯增加,平均每10位前來精神科求診的患者,就有1人有恐慌症。精神科醫師提醒,完美主義者、急性子、性格堅毅固執又矜持的人,最容易發生恐慌。

恐慌症發作,就像無預警的身心大地震!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表示,恐慌症發作通常沒任何預兆,會在短時間內(5-30分鐘內)出現急遽頭痛、頭暈、心跳加速、手腳發麻、冒冷汗、吸不到空氣等明顯的身體症狀,不舒服的感覺彷彿快要昏倒或快要死掉,嚴重的還會出現自我解離失真感或身體感覺異常情形。

大多數的恐慌症患者在發生上述症狀時,多半都會誤以為是身體出了問題,直到檢查結果顯示身體沒有任何異常時,才在醫師的提醒下,知道自己可能是罹患了恐慌症,進而跑來精神科尋求協助。

施佳佐說,從門診經驗來看,這兩三年因恐慌症而前來求診的患者,約增加了1-2倍左右,平均每10位精神科患者就有1人有恐慌症,且女性約是男性的兩倍。而神經敏感、凡事追求完美、性格堅毅固執、好勝心強、急性子、容易預期性焦慮、處於高壓生活或近期發生重大變故的民眾最容易發生恐慌。

其實,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恐慌症是潛意識壓抑失敗的結果,和心理的防衛機制有關;而若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部分恐慌症患者則是因大腦中某些生物機能失衡、神經傳導物質缺損、自律神經失調所致。

因此,治療上,大多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施佳佐進一步說明,藥物治療主要仍以抗焦慮和症狀緩解為主,患者服藥後普遍效果都很不錯。不過,有時仍得搭配認知行為治療,畢竟不少患者都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心理障礙,因此,透過重建患者發作時害怕的症狀,並藉由治療過程調整患者在面對這些症狀時的反應,便能達到降低患者的恐懼感、進而改善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

施佳佐強調,恐慌症雖不是什麼大病,但若不積極治療,部分患者容易因此引發憂鬱症,提醒民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避免進一步的併發症狀,不但發作時的減輕痛苦,也可減少奔波各大醫院的辛勞。因此,若有類似症狀,應積極尋求專科醫師診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789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現年40歲的林小姐是個忙碌的上班族,平時需要與客戶交際應酬,尤其越接近年底,工作量越龐大,在繁重的壓力之下,身體開始出現不適。約莫在2個月前因左耳聽不太到聲音而就診,經診斷發現是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起初以類固醇治療仍不見好轉,後來經友人的介紹下,接受山元式新頭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每10人就有9人近視,近視人口比例高居世界第一,近視大於500度即為高度近視,而台灣高度近視人口超過10%,為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睛併發症的高風險族群。台灣資深眼鏡公司以問卷調查「全民視力保健習慣」顯示,超過6成民眾長期處於視線模糊甚至習以為常,診間更有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眼前老是出現打不到、揮不去的小黑蚊嗎?當心可能「飛蚊症」上身!近年隨著科技產品,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國人平均用眼時間也較以往來得更長,不僅飛蚊症的患病人數增加,患病年紀更有年輕化的趨勢。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在一般的認知中,飛蚊症多半是因用眼過度、自然老化所形成,但在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