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情緒不穩定是自殺高危險群? 精神科醫師打破迷思

情緒不穩定是自殺高危險群? 精神科醫師打破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期校園自殺事件頻傳,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常能聽到「哭又不能改變什麼、你要堅強點阿、認份吧、你能成熟一點嗎、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必要這麼在意嗎、我也曾經這樣阿,還不是走過來了」,諸如此類的語言,彷彿是拴在腳上的枷鎖,讓人難以動彈。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李品賢醫師表示,適當哭泣是良方。

打破傳統既定印象 適當哭泣能放鬆、排解壓力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李品賢醫師表示,適當哭泣是良方。社會上有些既定印象,如長大了就不能哭、男子漢或爸爸不能哭、不要讓小孩擔心所以大人不能哭,這些都是沈重的包袱,事實上「哭」不一定是最傷心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是被一部電影或一本書或一則故事感動,適當哭泣能放鬆、緩解壓力。

辨識自殺警訊 才能給予協助

常見門診病人說「我壓力大到好想哭」,李品賢醫師建議,那就哭吧,哭出來就會好很多,如果你擔心影響到別人,那就選擇一個你安心的空間好好哭一場。多數人以為情緒不穩定的人才是自殺高危險群,事實上這些都是迷思,自殺者的心理狀態複雜、多元且多變,每一刻所發出的訊息都有可能是他的求救訊號。

同理心傾聽、不責怪批評 避免憾事發生

李品賢醫師說明,情緒異常徵象如情緒異常低沉或異常高亢、情緒起伏大、突然就哭了、改變平常親子互動的頻率,高齡者更會呈現生活無望或感到自己無用、對生活無熱情也無力改變的狀況,當面對有情緒困擾的親友,但無法得知對方困擾的原因與程度,可以透過「以同理心傾聽、不責怪批評、在心靈上理解對方,與對方站在一起」的方式關心對方,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延伸閱讀】

 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 醫推「國血國用」籲各界響應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屢有突破 深度緩解才能延緩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每個人都有打針抽血的經驗,醫檢師都會告誡用力壓緊傷口,可以避免瘀青不適,不過有些人反而會去揉傷口,其實反而有時會增加瘀青風險。究竟打完針後該揉一揉傷口嗎?食藥署強調,並非所有的針劑打完都需要揉,有些針劑打完不適合揉,如果揉了,反而會有反效果,呼籲打針時,可詢問護理師或專業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8月27日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公布社區抽檢新冠血清抗體調查,結論除認定台灣社區安全外,也肯定中央防疫政策;昨(28)日晚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第2階段調查報告已看到,似乎有「便宜行事」味道,也認為調查抽樣不能代表全台現況。 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我國25日接獲菲律賓通知,檢驗出1例台灣出境的COVID-19(新冠肺炎)陽性無症狀個案,至今已累積10名「台灣輸出」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都無法確定是否在台灣感染,而隨後匡列的接觸者均為陰性,也都列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目前對台灣的疫情沒有衝擊。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不同上一任期,先溝通再實施作法,昨(28)日直接先宣布美國牛肉與豬肉進口,行政院接著開記者會,解釋為什麼要開放,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晚間也親上再次說明,強調美牛美豬議題已經討論多年,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等相關風險評估都已經做過,政策將加快實施,不會召開公聽會。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