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情緒不穩定是自殺高危險群? 精神科醫師打破迷思

情緒不穩定是自殺高危險群? 精神科醫師打破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期校園自殺事件頻傳,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常能聽到「哭又不能改變什麼、你要堅強點阿、認份吧、你能成熟一點嗎、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必要這麼在意嗎、我也曾經這樣阿,還不是走過來了」,諸如此類的語言,彷彿是拴在腳上的枷鎖,讓人難以動彈。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李品賢醫師表示,適當哭泣是良方。

打破傳統既定印象 適當哭泣能放鬆、排解壓力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李品賢醫師表示,適當哭泣是良方。社會上有些既定印象,如長大了就不能哭、男子漢或爸爸不能哭、不要讓小孩擔心所以大人不能哭,這些都是沈重的包袱,事實上「哭」不一定是最傷心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是被一部電影或一本書或一則故事感動,適當哭泣能放鬆、緩解壓力。

辨識自殺警訊 才能給予協助

常見門診病人說「我壓力大到好想哭」,李品賢醫師建議,那就哭吧,哭出來就會好很多,如果你擔心影響到別人,那就選擇一個你安心的空間好好哭一場。多數人以為情緒不穩定的人才是自殺高危險群,事實上這些都是迷思,自殺者的心理狀態複雜、多元且多變,每一刻所發出的訊息都有可能是他的求救訊號。

同理心傾聽、不責怪批評 避免憾事發生

李品賢醫師說明,情緒異常徵象如情緒異常低沉或異常高亢、情緒起伏大、突然就哭了、改變平常親子互動的頻率,高齡者更會呈現生活無望或感到自己無用、對生活無熱情也無力改變的狀況,當面對有情緒困擾的親友,但無法得知對方困擾的原因與程度,可以透過「以同理心傾聽、不責怪批評、在心靈上理解對方,與對方站在一起」的方式關心對方,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延伸閱讀】

 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 醫推「國血國用」籲各界響應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屢有突破 深度緩解才能延緩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秋冬到了,冷風呼呼的吹,增添一股蕭瑟的氛圍,令人不禁心情也跟著憂鬱起來。很多人都說,心情不好,吃些巧克力吧!但其實這並不妥,營養師強調,大家都會有一些憂鬱的心情,飲食上是有些方法可以改善的,此方法就是遵照「地中海飲食」原則。 硒與鋅缺乏 與憂鬱症有相關性 有研究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近日台灣氣溫像溜滑梯,民眾開始感受陣陣涼意,這段時間,很多人開始吃火鍋、麻辣鍋暖身暖胃,吃麻辣鍋、火鍋,難免配點烏梅汁、含糖飲料。國泰綜合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江技坤提醒,辛辣食物以及烏梅汁、汽水、含糖飲料等,都會促進胃酸分泌,這種吃法,很容易造成胃酸逆流加劇。 油膩、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60歲的曾女士是一位B肝帶原者,同時患有免疫系統疾病──重症肌無力,容易肌肉無力且疲勞,發病時會導致吞嚥及呼吸困難等狀況,需要呼吸器維持生命,甚至會造成死亡。3年前曾女士B肝猛爆發作,黃疸指數上升,因急性肝衰竭,緊急入院治療,以口服抗B肝病毒藥物抑制病毒,才慢慢穩定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