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哭就哭吧! 釋放情緒助身心健康 

想哭就哭吧! 釋放情緒助身心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想哭就哭吧!哭泣是情緒表達的方式,最真實反應了內在的情感,也幫助自己向內看見自己的需求。根據《CNN》,醫學博士朱迪思·奧爾洛夫(Judith Orloff)博士說,「哭泣是自我照顧,也是愛自己的方式之一,尊重它們並看見自己的需要,有利於身心健康。」

壓抑情感不只造成疏離 也在身體留下印記

哭泣常常被視為一種軟弱的象徵,在社會上通常不鼓勵情緒的表達,人們傾向於壓抑自己的情緒,經年累月之下,逐漸養成了壓抑自己的內心情感。像是小男孩從小就被告知不應該哭泣,當這些孩子長大後,即使內心有任何情緒,他很可能將自己的情緒埋藏心底深處,並在情感上關係與他人疏離,武裝成社會既定的模樣,與內在真實的自己衝突著,堅強和隱忍很可能會對他們以後的心理健康造成破壞性的後果,這對於一個人往後建立關係時產生負面的影響,長期都可能帶來免疫系統下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身體的危害。

適當哭泣是解藥 有益身心健康

哭泣是人類表達情緒的現象之一,也是情感流動的自然反應。它就像一把鑰匙開關一樣,去釋放深度的悲傷或幸福的情緒。哭泣好處已廣為人知,大量研究表明,適當地哭泣能放鬆情緒和緩和痛苦,當壓力不斷增加,交感神經會隨著累積的壓力持續增強。賓夕法尼亞洲立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勞倫·拜爾斯瑪(Bylsma)說,哭泣有助於促進副交感神經的運作,達到緩解壓力與放鬆的功能。

當情緒釋放掉 有助覺察內在需求

Orloff博士說到,如果你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那麼當你首次哭泣時可能會因為不習慣而引起你的焦慮,這是件正常的事情。她強調,這個過程可以慢慢來,重點是「你必須回去和自己的內在小孩在一起,重新一起經歷曾壓抑的情緒,因為內在小孩的哭泣是在不安全狀況下產生的防衛,而將情感的開關關閉」。

參考資料:

Go ahead, have a good cry. It's good for you, psychiatrists say

Fears for tears: why do we tell boys not to cry?

【延伸閱讀】

誰說長大了就不能哭? 醫師:適當哭泣是良方

重憂鬱、焦慮指數升! 疫情之下如何調適情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9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家孩子打流感疫苗了嗎?疾管署10日表示,今(109)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超過500萬劑,不過齡前幼兒接種率約42.1%較往年低;專家呼籲,學齡前幼兒感染流感易引發較嚴重之併發症,籲請家長儘速帶家中幼兒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並落實個人及幼兒之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以防範流感...

閱讀詳情 »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五歲的小男童發燒三天,食慾差,手腳出現許多紅疹,家長擔心小朋友的狀況帶往門診。醫師理學檢查後發現小男童喉嚨後咽部可看見許多小水泡,診斷是腸病毒感染,所幸小朋友並無其它重症跡象,經止痛退燒藥的使用以及適當的衛教後,幾天後小男童逐漸康復。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小兒科郭秉洋醫師指出,腸病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持續傳出新冠肺炎境外移入案例,今(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2名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第580例與第581例),都由印尼入境檢疫期滿前採檢確診,目前皆無異常症狀;另外,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和德國藥廠BioNTech合作的新冠疫苗,第3期臨床實驗發現效力達9...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數今(10)日對外公布數據,社區監測0至6歲呼吸道融合病毒案件數持續創高,今年累積至今已有221件,相對往年高點約140件左右,今年攀升快速,同時類流感門急診人次也在緩慢增加,但6歲以下嬰幼兒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率仍起不來,疾管署呼籲,多數流感重症患者都沒有打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