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想要甩掉腹債 局部雕塑跟贅肉說拜拜

  過年連假餐餐大魚大肉,年後常不知不覺就胖了好幾圈。1名年輕OL在年節期間餐餐吃得豐盛,熬夜通宵忙追劇作息不正常,一不留意也吃了不少高熱量的零食下肚,直到放完假回來踩在體重計上才驚覺體重上升5公斤,她開始煩惱要如何減下多出的重量,好盡快恢復原來的身材,和礙眼的贅肉說拜拜。

  中醫師楊永榮表示,肥胖多因痰溼體質造成,指的是體內水分代謝紊亂,過多水分和體脂肪滯留體內,常見利用山楂、何首烏、荷葉、薏仁、玉米鬚等材料煮水,能達利水消脂功效,體重可略為下降,只是對於局部肥胖問題卻無法徹底解決,想瘦的地方還是瘦不了,不少人希望能利用較為安全的方式減重及雕塑曲線,局部雕塑更成為年後網路熱搜關鍵字。

  想著重局部雕塑,使用傳統抽脂方式產生的風險大,且復原時間長,若採取消脂利水的飲食調整方式則可能效果不顯著,目前有一款無針體雕,利用霧化儀器產生的壓力從毛細孔定點定量瞬間滲透到皮膚中胚層,幫助玻尿酸、膠原蛋白及溶脂素等各種成分完全吸收,尤其針對蝴蝶袖、雙下巴、腹部贅肉、水桶腰、厚背肩胛、大腿和小腿等,可作為局部雕塑的輔助。

  不過楊永榮提醒,這樣的局部雕塑方式並非人人都適合,像是孕婦、哺乳期婦女、患有嚴重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及血小板數量過低等族群皆不宜。此外,若長期服用保健品因血液循環較快,維持時間長短效果則因人而異。

  現代人想要擁有好身材,但多數人都不願動刀受皮肉之苦或做侵入式療程,坊間各式局部雕塑曲線的微整技術更是五花八門,楊永榮強調,無論採用何種塑身方式,都應該回歸健康的運動、正常規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持續維持良好的體態、不復胖。

相關推薦

金曲歌王施文彬上《聚焦2.0》透露打第一劑新冠肺炎疫苗時,血壓先是飆到170,吃了降血壓藥再次測量,非但沒緩和還升到190,他因此延緩兩週施打,先透過飲食調養身體。 施文彬坦言家族有糖尿病史,容易引起高血壓,但因為逃避心態,已經57歲了從沒做過健檢:「到中年身體一定有毛病,健檢了就會什麼都不能吃,所...

閱讀詳情 »

醫藥記者 梁少珊自愛滋藥物治療革新與廣泛使用,感染者的健康狀態及平均壽命早與一般人無異,已開發國家的愛滋感染人口正面臨高齡化趨勢!國外研究顯示,愛滋感染者相較一般人恐提早「10年」面對老化、慢性疾病與共病等健康問題!正因如此,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繼3個90目標後,持續推動整合型9...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年以來「暈吐」害慘了她!一名69歲的婦人,幾十年來幾乎止痛藥不離身,原來是平常老覺得頸背部痠痛,甚至天旋地轉到站不穩、狂吐,四處求醫卻找不到真正病因,直到日前嚴重暈吐到大林慈濟醫院掛急診,做了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竟是頸部椎間盤退化引起的「頸性眩暈」。 大林慈濟醫院副...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前駐泰代表李應元於上週因壺腹癌病逝,曾獲金鼎獎的兒童作家幸佳慧也因罹患壺腹癌而病逝。但因壺腹癌屬罕見癌症,每10萬人僅約0.3至0.46人患病,國際間仍對這疾病感到陌生,且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發現不易,診斷時多已病入膏肓。究竟「壺腹」是哪裡?壺腹癌又有哪些症狀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