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讓失眠困擾降級? 4方法幫你走出焦慮回歸正常作息

想讓失眠困擾降級? 4方法幫你走出焦慮回歸正常作息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5月中旬,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進入社區感染階段,隨著確診人數增加,政府宣布全台進入3級警戒,一時之間,休閒娛樂展覽密閉場所關閉了、學生們停課了、許多公司也宣布員工分流上班或居家辦公。這2個多月大家努力在家防疫,進行自主封城,醫院一般門診就診人數明顯減量,但也觀察到擁有焦慮情緒和失眠問題的病人卻逐漸增加。


內湖國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宜衡表示,疫情期間,常見的失眠原因如下,如想要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可以這樣做:


焦慮情緒無法排解


林宜衡說明,3級警戒這段時間每個人都有著程度不一的焦慮情緒,從疫情爆發初期,感染尚未受到完善控制,看著每天新聞報導確診人數和確診者足跡,讓人不禁擔心自己是否有感染風險,隨著警戒延長,全家人相聚時間雖增加,親子和夫妻之間大小衝突卻不斷衍生,有些家庭陷入經濟停頓,有一群人面臨親友確診需隔離治療卻不能探望的傷心,這些情況在疫情蔓延的期間只會不斷發生。


面對這些焦慮情緒我們該怎麼做?首先「允許」自己可以有負面情緒,面對不確定的疫情產生不安、悲傷、憂鬱、遷怒或內疚等感覺都是恰當的,與信任的親友抒發感受,甚至尋求更專業協助都是合情合理。轉移注意力,善用多出來了的居家時間安排過去想完成卻遲遲沒做的事項。培養正向思考,要接受台灣已經進入COVID-19社區感染階段,疫情短時間不會平息,社交和出遊會重複受到限制,是時候建立新的生活習慣如同其他國民眾。


居家上班上課 日常規律作息被打亂


待在家裡的時間愈久,大部人開始出現「時間」和「空間」的混淆。上班時間不固定、隨意安排休息時間、工作步調鬆散或拖延不自覺需熬夜完成,漸漸地晚睡晚起。人體規律的生理時鐘,是幫助入睡和提升睡眠品質的首要法則。因此林宜衡提醒民眾,儘管是在家上班,也要清楚劃分工作、休息和用餐時間。片刻休息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午休時間不超過下午2點,整體工作內容不拖延到晚餐後。另外,把居家工作場所和睡眠環境區隔出來,工作也需要儀式感,不著睡衣和不在床上使用電腦工作。


3C產品和螢幕使用時間增加


居家防疫期間,無論是關心疫情進展緊盯新聞報導,或因為不能外出只能在社群媒體和家人朋友互傳訊息,大家使用3C產品時間明顯增加。網路上大家分享疫情的資訊大量且紊亂,如果不能分別正確與否,建議要限制手機使用時間,以政府公布和疾管署網站的資訊為主,過度關心只會誘發自身焦慮情緒。睡前不刷手機,螢幕藍光的刺激會讓體內的皮質醇(1種壓力荷爾蒙)增加,讓人情緒亢奮而難以入睡。


無法外出活動,日照時間和運動空間減少


陽光喚醒1天的開始,產生讓心情愉悅的血清素。而居家上班上課,接觸陽光照射的時間減少,體內褪黑激素轉換不足也是造成失眠原因之一。儘管運動空間被壓縮,還是能從事一些居家運動像是伸展操、健康操或是瑜珈,使用水瓶或彈力帶來做簡易健身動作。


林宜衡最後提醒大家,每個人盡可能做好自身防疫措施,不為無法掌控的事過度焦慮。每日均衡飲食,擁有充足的睡眠和運動,維持健康生活提升自我免疫力是自己能掌控的,防疫就從這裡先開始。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在家踩飛輪蛋蛋又痛又腫 出現這狀況快檢查嚴重恐不孕
▸失智症該如何預防? 研究發現減少空氣汙染可降低風險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談到2020年重要關鍵字「新冠肺炎」,相關治療方式成為目前全球熱議的焦點!疫情全球大爆發,各地紛紛研發疫苗之時,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免疫細胞當中的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在治療新冠肺炎上取得新進展:將自然殺手細胞注入體內,可以提升重症患者成功抵抗病毒的機會。美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民國108年共有21,569人死於心臟疾病,佔所有死亡人數的12.5%,由於人口老化加上生活型態逐漸西化的影響,心臟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台灣人主要的健康危機之一。「心臟病」是一個廣義的俗稱,裡面包含心臟本身的疾病、動脈相關疾病以及靜脈相關疾病等。其中心臟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73歲的李將軍,上了年紀總覺得腰骨疼痛,輾轉看了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發現脊椎壓迫性骨折,便施打骨水泥將脊椎撐起,沒想到居然都沒有好轉,痛到無法行走,最後終於找出病因,原來是罹患了少見的多發性骨髓瘤。在接受治療後,骨頭疼痛的症狀得到改善能行動自如,加上李將軍非常配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家癌症防治計畫,107年健保治療癌症醫療費用首度破千億大關,為求改善健保財務困境,並降低自費病患的經濟負擔,健保署積極鼓勵醫院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迄今已給付十種生物相似性藥、十四個品項,其中三項為乳癌用藥,乳癌治療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樂見此事,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