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愛滋汙名難破除!台灣1/4感染者曾被拒診 生活品質指數僅68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愛滋防治繳出漂亮成績單,新增感染通報人數已經連續4年下降,不過,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與台灣露德協會今(1)日公布最新的全台首份愛滋感染者生活品質指數,台灣感染者生活品質平均分數僅有68分,調查也發現有4分之1的感染者曾有身份揭露而被拒診的經驗,凸顯國人仍對愛滋存有歧視。

這份「愛滋感染者生活品質調查」是請感染者以1到5分(1=極不好;5=極好)進行生活品質的自我評量,總分為3.4分、換算百分單位為68分。其中,各面向的分數,以心理健康(62分)與社會關係(64分)兩個項目得分最低。

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柯乃熒表示,這次研究運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生活品質調查問卷愛滋版(WHOQOL- HIV BREF)做基礎,評估生理健康、獨立感、心理健康、靈性、社會關係與環境健康等六大指標,希望了解台灣愛滋感染者生活品質現況並做為長期追蹤的開始。

柯乃熒說,調查報告顯示,有25.7%的感染者曾有身份揭露而被拒診的經驗,雖然相較過去幾年感染者已經更願意向醫護人員揭露自己的感染身份,但仍有超過半數的感染者擔心自己會因此被拒診。另外,也有7成感染者擔心自己年老時生病會無人照料,甚至因為感染身份而被看護機構、看護拒絕服務。

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表示,台灣感染者年齡已逐年上升,開始會經歷許多慢性疾病、以及老年照護或安養的問題,期待未來透過與專業人員的對話,讓愛滋治療融入各醫療專科,建立友善醫療環境以及資源網絡,減少感染者的就醫困難以及對年老生活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也有近4成的感染者認為「愛滋感染身份」是生活壓力來源之一,且生活壓力大者生活品質也較差。徐森杰強調,感染者的處境與擔憂,跟社會上持續存在的汙名與偏見有關,許多感染者會將這些汙名內化,進而影響他們的人際互動,據統計,超過3成的感染者會因為感染而減少與伴侶、家人以及朋友的接觸,而與親友的疏離也是讓生活品質變差的因素之一。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強調,希望大眾可以認識「病毒量測不到就不具傳染力,U=U」的觀念,停止對愛滋病毒的不理性恐懼。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高嘉瑜遭囚兩天旅館沒人動作? 陳時中率先發難「目睹該通報」

無懼Omicron? 陳時中喊春節檢疫「7+7」不會變!越改只會更亂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一看到電腦或手機螢幕就頭昏腦脹-「藍光螢幕暈眩症」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疾管署)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海外台灣人紛紛回台避疫,反而造成國內確診案例大爆發,本周短短幾天就衝上最新135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宣布,全球旅遊疫情一口氣全部升至第三級警告,國人應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出國旅遊。陳時中更說,大家要忍一忍,否...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確診案例爆增,今(20)日最新數字已累計達135例,引發關注的是,其中不少全是年輕人,與先前全球COVID-19病例集中發生在中高齡、慢性病人的印象大不相同,難不成代表警戒族群有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該現象...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最近大家都知道要強化免疫力才能抵抗病毒威脅,尤其吃得營養均衡,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抵禦細菌的好方法,除了好的飲食習慣,不少人偏好補充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雖然沒有治療疾病的功效,但適時適量補充營養素也是保養之道。 健身專家提醒,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最大的差別,在於健康食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