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感冒、胃食道逆流傻傻分不清?避免胃食道逆流 這四件事別再做了!

隨著年齡的增加,器官都會有些許退化,就像人老了會有老花眼、白頭髮的問題,消化道系統也不例外!受到老化影響,胃跟食道交界的賁門也會比較鬆,因此引發胃食道逆流。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隨著老化的發生,胃酸、消化酵素、腸液等分泌量都會跟著減少,就容易消化不良!一旦少了胃酸,很多關鍵營養素無法吸收,疾病就有可能爬上身!要預防疾病上身,平時就該注重胃部保健, 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特別邀請專家來賓分享避免胃食道逆流的地雷行為,以及可強健胃黏膜的好食材,讓胃痛不再來!。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就是火燒心和胸口灼熱,當有這兩種症狀出現時,就代表胃中的胃酸濃度已經相當高。而非典型胃食道逆流,會產生胸悶、胸痛、咳嗽、氣喘的症狀,病患常會以為是感冒,因此拖延治療。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江坤俊就常在門診遇到以為自己感冒喉嚨痛、鼻子過敏去看耳鼻喉科的病患,就診後才發現是胃食道逆流!藝人阿松也曾因為覺得喉嚨有異物感,常會不自覺地輕咳,看耳鼻喉科治療一個月都沒改善,後來才發現是胃食道逆流!

感冒 胃食道逆流傻傻分不清 避免胃食道逆流 這四件事別再做了!

圖/TVBS提供

對於許多人都覺得胃酸過多是導致胃食道逆流的主因,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江坤俊解釋:「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包括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塞住胃的出口導致幽門變形以及賁門關不緊,形成疝氣讓胃酸逆流。」造成賁門機能失常,失去它原本的閉合能力有許多原因,營養師宋明樺提醒以下四個地雷行為必須盡量避免:

  1. 攝取過多脂肪、巧克力、咖啡、糖、酒精等,使下食道括約肌衰弱。
  2. 胃裡含有大量食物,增加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的頻率。
  3. 太晚吃晚餐,帶著食物睡覺,增加胃內物滯留在胃的上半部的機會。
  4. 腹內壓力太大,提升胃食道逆流發生的機率。

感冒 胃食道逆流傻傻分不清 避免胃食道逆流 這四件事別再做了!

圖/TVBS提供

胃酸除了有殺菌的功能,也可以幫助營養素的吸收,長期胃酸不足將有可能影響鐵、鈣、葉酸及維生素B12及維生素D的吸收,造成「缺鐵性貧血」、「骨鬆」等情形。要做好胃部保健,就要多攝取護胃食物,宋明樺建議:「猴頭菇或者菇類食物營養和藥用價值非常高,烹煮後會有黏液,那個黏液就能夠護胃。」另外,南瓜、山藥也都有黏液,加上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增強免疫力。高麗菜富含的維生素U,具有抗潰瘍因子,假如胃本身有潰瘍、發炎,慢性胃發炎患者適合吃高麗菜。要讓胃部功能變好,也可食用薑促進胃的血液循環,增強胃的蠕動。要了解更多胃部保健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7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感冒 胃食道逆流傻傻分不清 避免胃食道逆流 這四件事別再做了!圖/TVBS提供

相關推薦

台灣今新增266例本土、89例校正回歸。被問及目前社區有哪些變異病毒,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回應,觀測到的主要流行的是英國變種病毒,而印度變種病毒尚未傳開來。張上淳指出,現在觀測到社區主要流行英國變種病毒,至於印度變種病毒,先前確實有境外移入者帶入,不過很快就被匡列隔離開來,並無在社區...

閱讀詳情 »

澎湖縣長賴峰偉昨晚公布一名案例,為一名50多歲女性,5月20日從高雄返回澎湖,目前已在加護病房插管,處於昏迷狀態。儘管縣府並未證實該婦女為確診者,但已針對活動場所進行消毒,並將陸續公布足跡。澎湖縣政府29日晚間表示,為提早因應,加強民眾自我保護,縣府決定公布一名50餘歲女性案例,該案例目前處於昏迷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本土今天新增266確診,校正回歸89例,11人死亡,其中新北有193例、北市85例。台北市政府今(30)日進行第4級警戒封城兵棋推演,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從數據看來,分析北市及一開始最為嚴重的萬華地區,疫情都有穩定趨勢,目前北市無封城的危險,三級警戒管制仍會維持一段時...

閱讀詳情 »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台灣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不少人想搶打疫苗,但卻有一名高齡96歲的老奶奶表示,就算未來疫苗充足了,自己也不會去打,「因為已經96歲了,要把自己的這一劑疫苗,留給年輕人使用!」立委蔡壁如在臉書曝光老奶奶的故事,讓不少人感動!台灣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在臉書分享故事,「星期六早上我去拜訪一位96...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