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感冒後癱瘓成活死人 竟是罕病格林巴利症候群惹禍

感冒後癱瘓成活死人 竟是罕病格林巴利症候群惹禍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69歲廖姓男患者,沒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病史,去年11月中旬突然有咳嗽與感冒症狀,卻逐漸出現腳沒有力氣的狀況,導致行走出現問題,到鄰近醫院就診,被診斷疑似為中風症狀,開立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且越來越嚴重。月底發現進食會有嗆到的情況,手腳沒有力氣,呼吸困難到需要插管。

 

去年12月初轉院至童綜合醫院並收住院至加護病房,經神經內科主任楊自強看診並檢查後,發現個案雖然手腳與身體無法動彈,形同癱瘓一般,但意識清楚可與醫師合作,在詳細問診及臨床神經學檢查後,研判應是罹患罕見的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因此即刻安排做腰椎穿刺檢查,以及四肢神經傳導檢查,再進行磁振造影檢查(MRI)確定沒有腦梗塞現象,結果符合一開始所研判的罕見疾病,因此立即進行血漿置換術(換血)來治療。

 

由腎臟內科醫師簡孝文進行換血治療,1次使用4袋 (1袋約120cc)左右血漿,將體內不正常的抗體換出,進行到第4次換血治療時,患者手腳已經可以輕微活動,總共換血7次共計26袋約3,100cc左右的血漿後,患者手腳與身體可以自由活動,也從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每日進行復健治療,住院約1個月後已出院返家休養。

 

楊自強表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又被稱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是種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後,引發身體本身免疫系統反應而產生抗體,而這些抗體攻擊了自己周邊神經系統造成多發性神經病變,病程惡化速度非常快,會造成感覺、運動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不僅肢體癱瘓,連呼吸肌力都造成影響,所以需進行換血治療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

 

簡孝文指出,換血治療是將攻擊神經髓鞘造成損傷的血漿抗體過濾置換掉,個案因發病近1個月後才轉至本院治療,為了能徹底置換體內含有攻擊性抗體的血液,故總共換血了7次,治療後的預後效果非常好。

 

廖姓患者也表示,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就像活死人一樣,以為後半輩子可能都癱瘓了,心情非常沮喪,幸好找出真正的病因來治療,現在還在努力復健中,能夠自由使用雙手、下床走路,真的非常的高興,感覺像重新活過來一樣。

 

楊自強主任指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目前確切罹病原因仍不清楚,但大多在發病前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或腸胃炎,呼籲民眾感冒後逐漸出現四肢無力感,一定要即早就醫,找出真正罹病原因而即早治療,以免造成遺憾。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宣布新增5例本土病例,39例境外移入;其中5例本土病例中,全數為居隔陰轉陽;境外移入中,落地採檢陽性有9例、居隔中陰轉陽者有30例。在新增5例本土個案中,與宗教團體有關者有4人,煉油廠相關者僅1人。陳時中表示,近期有9成的本土屬於居隔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春節期間疫情持續悶燒,因為返鄉、走春而引起的家庭群聚事件頻傳,足跡橫跨北中南,再度引發民眾焦慮不安的心情。其中,銀髮長者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的關注,根據2021年12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的1項研究指出,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和孤獨。 疫情影響長者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今日本土新增5例,境外移入新增39例,39例當中包含落地採檢9例,居家檢疫採檢30例。至於本土5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情況很好,都是居家隔離陰轉陽的案例,都沒有額外新的案例,這3天來幾乎9成以上都是陰轉陽的。」宗教群聚案+4、煉油廠+1本土案例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守護學齡前兒童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111年「臺北市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服務」將於3月7日開辦,凡是學籍或戶籍設於臺北市之3至6歲幼童,皆可於幼兒園或由家長帶幼童前往社區篩檢場次接受專業醫療人員之健康篩檢。學齡前兒童篩檢  早發現早治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