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感冒沒胃口3個月?就醫竟是胃癌末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感冒沒胃口3個月?就醫竟是胃癌末期

老是沒胃口,可能是胃癌警訊!72歲的苗媽媽一向胃口很好,但去年突然食欲下降,原以為是感冒所致,但症狀持續3個月,家人驚覺有異,就醫竟確診為末期胃癌合併肝臟和淋巴轉移,隨後接受針劑化療卻出現手腳腫脹、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且很快復發,嚇得苗媽媽不敢再接受治療。所幸經醫師建議使用新一代健保口服化療藥,讓她重拾治療勇氣。 

十大癌症常客!每天6.5人死於胃癌
胃癌常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列,發生率和死亡率不低,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近五年來,每年胃癌新增人數近4000人左右,而最新公布的108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胃癌共奪走2379人生命,平均每天有6.5人死於胃癌,顯示胃癌防治亟需各界重視。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顧問醫師賴基銘教授表示,胃癌是一種可預防的癌症,過去台灣胃癌的發生率逐年下降,30年來降幅超過四成,十大癌症排名也從30年前第五,降至最新統計的第九位。胃癌與飲食習慣、胃幽門螺旋桿菌等密切相關,如果平時能減少攝取醃製、煎炸、燒烤和煙燻類食物,遵循「高纖、低脂、天天蔬果彩虹579」的原則,同時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能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

莫名變瘦別高興!6成確診已是晚期
除了正確飲食和衛生習慣,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指出,胃癌早期症狀,例如食欲不振、吞嚥困難、消化不良等,跟胃炎、消化性潰瘍或腸胃功能障礙十分類似,一般人容易輕忽,加上國人較少照胃鏡檢查的習慣,因此,近6成患者初次診斷即為晚期胃癌。另外,體重下降也是晚期胃癌的常見警訊。 

值得注意的是,晚期胃癌患者由於癌細胞轉移,無法手術,主要靠化療續命。趙毅表示,臨床發現,患者在接受前線針劑化療時,容易出現厭食、噁心、腹瀉、體力虛弱、手足症候群、皮疹、心悸、胸悶、肝功能異常、白血球或血小板下降等副作用,因此影響後線治療的意願。慶幸的是,政府接軌國際,將新型口服化療藥納入健保,讓晚期胃癌的後線治療有新武器。

新型口服化療藥納健保 助病友保有生活品質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指出,健保新給付的新型口服化療藥物,主要由一種有效成分和一種保護成分所組成,有效成分能直接嵌入癌細胞的DNA,造成DNA損傷,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保護成分則可以保護有效成分不被體內酵素分解,強化其抑制腫瘤的能力。

陳明晃表示,研究發現,晚期胃癌患者在針劑化療失效後,改用新型口服化療藥物,不僅可讓超過4成的病友控制疾病不惡化,幫助延命,還能幫助維持良好的日常體能表現和活動度超過4個月,病友可以自由走動,甚至從事一般家務或辦公室工作,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另外,患者也因為口服劑型方便,不用住院打針,更願意使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提供給台灣的124萬劑AZ疫苗下周即將開打,在各地頻傳特權插隊、診所偷打之下,疫苗怎麼打?特別引發各界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進一步在全國防疫會議上指示各縣市政府,這一波優先開打的第1類到第6類人員,約有267萬人,應依居住處所就近施打,避免人員的移...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表示,鑒於近日國內疫情嚴峻,我國共計6家企業及民間單位(萬海航運、元大金控集團、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期貨交易所/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光合基金會/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富邦金控、急診醫學會)集資共同捐贈日本日立公...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報導 凌越生醫自新冠疫情爆發開始,立即快篩試劑研發與製造專長,去(2020)年開發之新冠抗體快篩不僅成為台灣第一家獲得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專案製造許可廠商,更持續投入新冠病毒前中後期檢驗項目之展,日前「凌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正式取得TFDA 專案製造可(防疫...

閱讀詳情 »

撰稿/資深媒體人 馬華 新冠疫苗是戰略物資,台灣若能夠有自我研發、在地生產的能力,對國家安全確實有長遠的利益.我們欣見國產疫苗的發展,在今天跨過一個重要里程碑。 高端解盲的實驗數據,顯示該疫苗能顯著提升接種者抗體濃度;且近四千人的二期試驗,已能排除千分之一機率的安全風險。這本是值得國人高興的事! 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