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感染 COVID-19 或施打疫苗後 如何降低風險? 正確量血壓和血氧 保障安全健康

記者 陳家珍/台北 報導 

因新冠肺炎引發的「快樂缺氧」症狀,隨著台灣本土疫情爆發,成了備受關注的重要議題,血氧儀也成了人人搶購的夯品。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教授指出,打完疫苗應密切觀察血壓及血氧的變化狀況,才能避免意外發生,保障健康安全。

感染 COVID-19 或施打疫苗後 如何降低風險 正確量血壓和血氧 保障安全健康

圖: 台北醫學大學急診學科高偉峰教授 (左) 及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教授(中)與中華心肌梗塞與中風預警推廣協會理事長張國源博士(右) 共同出席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記者會活動。(記者/陳家珍攝)

高明見教授表示,由於有限的醫療資源,民眾注射完疫苗後只能返家休息,除非有特別緊急的情況才會就醫。然而,施打疫苗後的生理表徵及參數,如血壓、血氧、體溫、脈博、呼吸等,這些生理徵象的變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惜的是,民眾在施打完疫苗後,缺乏一套自我監測這些生理徵象的機制及觀念,民眾突發不適或病危時,絲毫沒有挽救的機會或是重來的可能性。 

中華心肌梗塞與中風預警推廣協會理事長張國源博士強調說,施打疫苗後,密切關注自身的各項生理徵象或參數,才能得知自已的身體健康變化,特別應該重視快樂缺氧的問題,隨時使用血氧儀量測,觀察血氧的變化,以利有狀況時可以第一時間處理。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山寨版或未經醫材許可的血氧儀,就算使用原子筆、布偶、食物,也都量測得到血氧值,高明見教授和張國源理事長表示,量測錯誤的數值,如果有緊急情況時,恐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高明見教授和張國源理事長表示,許多高齡者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由於疫情時間往返醫院有許多的不便,加上許多醫療院所普遍限縮門診,此時,居家使用標準的血壓計量測血壓,除了能夠隨時掌握自己的血壓變化,也能提供醫師做正確的判斷與適當的用藥參考,減少民眾往返醫院、舟車勞頓的次數。高明見教授建議,血壓計及血氧儀宜採用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認證的血壓計及血氧儀,使用合格的醫療器材並正確使用,才能獲得有效且正確的檢測,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相關推薦

癡呆症病患,必須依賴他人照顧。不要讓自己老年變成家人的負擔,不妨透過飲食補充葉酸,及早預防大腦癡呆。外電編譯 Andrea長輩得到阿茲海默症,對時間、地點感到困惑,常常忘記今天是星期幾?之後可能慢慢回想才發現。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癡呆症,目前還沒有治癒癡呆症的方法。然而,建康資訊網站《well+g...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莫德納疫苗短缺,台灣有308萬人打完莫德納疫苗的第一劑,卻等不到第二劑疫苗。指揮中心規劃莫德納疫苗混打高端。對此,國民黨痛批蔡政府居然異想天開要用高端替代第二劑,在全球卻完全沒有先例,等於是拿台灣人當白老鼠,安全性令國人擔憂。 國民黨9/16透過臉書發文指出,台灣於2月初向美國...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綜合報導 網友吳先生在臉書上為自己抗癌3年老婆,向大家拜託幫忙集氣、分享,「支持」、「願意」捐贈器官,他沉重呼籲有很多人在等待器官續命。 吳先生指出,他6歲兒子已經9個月沒有聽過媽媽的聲音了。他的老婆9/13凌晨因情況緊急裝上葉克膜維持生命,現在在台大醫院加護病房,迫切需要一個健康的O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