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輕女性的乳癌威脅正逐漸上升 不能輕忽

年輕女性的乳癌威脅正逐漸上升 不能輕忽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女性乳癌的標準化發生率從1997年的每十萬人口30.09人,上升到2017年的每十萬人口78.9人。在20年的期間,上升了將近263%。生活習慣、飲食西化,晚婚高齡產婦…都是原因。

根據最新一期「放射雜誌Radiology」論文整理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資料顯示,從1989年到2017年,40-69歲族群的乳癌死亡率從每十萬人口55人降到每十萬人口27人左右。20-39歲族群的乳癌死亡率雖然也開始下降,但在2010年開始呈現反轉趨勢,不但不再下降,反而呈現微幅上升,值得警惕。

乳癌死亡率下降 可能是乳癌篩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影像醫學科主任黃大宜指出,乳癌死亡率下降的因素,可能是因為乳癌篩檢,發現早期乳癌,也可能是因為標靶藥物的使用。國健署乳房攝影篩檢乳癌計畫,參與者包括:有乳癌家族史40歲至69歲女性和沒有乳癌家族史45歲至69歲女性,隨著乳癌篩檢的執行,可以發現更多的早期乳癌,也可以降低乳癌的死亡率。

20-39歲女性,並沒有參與國健署乳房攝影篩檢計畫,雖然這個族群的乳癌發生率,只有高齡族群的十分之一左右,但發生率的增長幅度比高齡族群多,而且晚期乳癌的比例,在統計上也開始增加了。

女性乳癌的發生率較高 勿忽略

黃大宜提醒,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遙遙領先其他女性癌症,比第二名的兩倍還要多。雖然較常發生在40歲以後,但卻是個不分年齡層都相當重要的疾病。平日的自我檢查不可少,一旦發覺有任何異常,例如:異常腫塊、皮膚變化,乳頭出血…等,應盡速至乳房外科尋求協助,釐清原因,早期治療。在門診可以做乳房超音波檢查、細針穿刺病理切片…等,如果醫師要求作乳房攝影檢查,在影像部門都是由領有專門執照、受過專業訓練的女性放射師操作,不用擔心。

【延伸閱讀】

產後6個月黃金治療期 HIFEM科技扭轉漏尿困擾

居家防疫引爆衝突 善用三明治溝通法增進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40歲林小姐,長期出現失眠、注意力不足、認知功能減退,以及整天情緒低落、提不起勁的現象,嚴重影響工作狀態。在家屬建議下就醫,確診罹患憂鬱症,起初先以抗憂鬱劑藥物治療,但經過2個月的療程,症狀沒獲得改善,因此她對治療失去信心,自行中斷治療,導致病情更加惡化。後來林小姐...

閱讀詳情 »

膀胱炎是婦科門診常見的病灶,據調查,國內近年有不少年輕女性,因膀胱組織異常,罹患間質性膀胱炎,雖然吃了不少抗生素,但仍有頻尿、夜尿、尿急及下腹疼痛等症狀,不僅病灶反覆發生,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讓女性十分苦惱。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婦產科曾郁雯醫師指出,膀胱炎可簡單區分為細菌性、藥物性、放射性及間質性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流感季即將來臨,為維護國人健康,疾病管制署於15日舉行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儀式,現場由衛福部呂寶靜次長、疾管署周志浩署長、歌仔戲名伶唐美雲、幼兒園老師、9個月大的林小妹及孕婦等率先挽袖接種流感疫苗,號召符合公費條件的民眾踴躍接種,讓流感疫苗保護你,也保護周遭親朋好友。流感高...

閱讀詳情 »

空污細懸浮微粒PM2.5對健康危害大,不但會影響呼吸道,造成氣喘、肺炎、肺癌,甚至會引起心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心肌梗塞,以及危害腦部,增加中風或失智風險等。面對無所不在的PM2.5殺手,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同時也是生活達人譚敦慈,將教大家以下10招抗空污自救法,從口鼻保護、室內環境清潔、3C用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