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感染源不明!中部10多歲女學生爆本土傷寒 認誤感冒數度高燒住院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本土傷寒病例!疾管署今(9)日公布一名居住中部的10多歲女性確診,該名女學生是於今年2月2日起陸續出現發燒、腹痛、腹瀉等症狀,一開始就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但因高燒不退,數度就醫住院,最終驗出傷寒桿菌陽性確診。目前人仍住院治療中,感染源不明,所幸同住家人及校園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該名女學生2月8日曾因高燒不退住院,11日出院,後續又因發燒、咳嗽、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數度就醫,3月2日因症狀未緩解轉院治療並採檢,驗出傷寒桿菌陽性。

郭宏偉強調,衛生單位現正調查女學生的飲食史及接觸史,並進行相關人士採檢,以釐清可能感染來源,由於個案於潛伏期間無國外旅遊史,初步研判為國內感染。

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近5年傷寒每年約10到21例,累計確定病例共65例,其中本土病例19例,境外移入46例,移入國家以印尼19例為多、其次為印度8例、緬甸及菲律賓各5例等鄰近亞洲國家。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傷寒為由傷寒桿菌引起的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甚至短至3天、長至60天不等,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汙染的食物或飲水。

林詠青提醒,傷寒只要經1到2周的抗生素治療是可以治癒的,死亡率可一舉降到1%以下,否則一旦引發併發症,如小腸穿孔等,致死率最高可達10%。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咳嗽等;預防傷寒方法包括:食物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不吃生食、飲用水煮沸或使用瓶裝的礦泉水,此外,落實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一定要以肥皂澈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範。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澎湖惠民醫院重建「募5億只來1億」 陳建仁拍影片盼大眾伸援手

食安警訊!日本熊本MEIKO草莓農藥出包進口遭攔 緬甸旭蟹變鎘蟹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爽爆新聞網/記者雷鈞/綜合報導 甫於10月榮獲第18屆國家品牌玉山獎,並獲頒最佳產品類全國首獎的Hi-Q中華海洋生技,在11/4開幕的2021亞洲生技大展,與國衛院育成及技轉中心攜手參展,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喻秋華博士,也在現場發表利用斑馬魚驗證平台所進行的研究成果,展現褐藻醣膠的多方...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往往來得措手不及,59歲的上班族葉先生,日前起床發現右側耳朵突然聽不見,這讓多年前左耳就已經耳聾的他,陷入恐慌,所幸緊急就醫,經亞東醫院醫師以類固醇診治後,轉至高壓氧中心繼續進行治療,右耳聽力從75分貝進步到35分貝,左耳也從120分貝進步...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若市民尚未於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完成第13期預約,或有接種疫苗需求,即日起可以透過網路掛號系統或電話掛號方式逕洽醫療院所掛號接種AZ、BNT疫苗第一劑及第二劑。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歡迎市民多加運用;第13期接種期程為11月5日至12日。 黃偉哲市長提醒,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隨著節氣已經到「立冬」,不少台灣人總是會趁機補一下!從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羊肉爐、藥燉排骨到十全大補等,全部是熱門選項,但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提醒,同一道藥膳,有些人吃後覺得滋補,但有些人可是會吃出毛病的,可能出現失眠、口腔潰瘍、便秘、痔瘡、皮膚紅疹等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