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慎選近視雷射手術 夜間就不會常感覺「刺目」

慎選近視雷射手術 夜間就不會常感覺「刺目」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人在接受傳統近視雷射手術後,產生夜間眩光等副作用,晚上只要看到稍微明亮一點的光線,就感覺「刺目」、不舒服。眼科醫師廖家慶表示,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後,患者會出現夜間眩光,多與雷射施打範圍有關;當雷射在角膜施打的範圍較大,比夜間瞳孔稍微大一點,便能大幅減少夜間眩光副作用。

新型近視雷射手術不只較安全 也減少眩光副作用

廖家慶醫師指出,醫師施行近視雷射手術時,需要經過精密評估、計算,治療區域需要比夜間瞳孔大,患者術後較不容易有眩光,但當治療區域增加,就需要切掉比較多的角膜,此時角膜就會變得更薄。

事實上,術後剩下的角膜厚度,可說是手術安全性重要指標,一旦角膜過薄,便無法承受眼壓壓力,角膜就容易變形,嚴重甚至可能造成圓錐角膜,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醫療團隊必須在手術安全性與夜間眩光風險間取得平衡。

而最新近視雷射手術TransPRK的治療趨勢是運用最新不製作角膜瓣技術,搭配零接觸科技,讓治療範圍即使比夜間瞳孔大,角膜厚度仍可維持於安全範圍,因此便能提升術後安全性,有效減少夜間眩光的發生。

術前、術中精準評估 有效提升術後視覺品質

廖家慶醫師補充,進行近視雷射手術時,想在手術安全性、夜間眩光風險間取得平衡,除了靠醫師專業判斷、術前精準評估之外,術中精準定位也是重要關鍵。舉例來說,像眼底斷層掃描、視神經檢查、角膜內皮細胞數等檢查以及7D(7次元)眼球追蹤系統等,都可以幫助醫師精準評估眼睛狀況,讓患者術後視覺品質趨於完美,也可以減少手術風險、提升手術安全性。

另外,新型近視雷射手術TransPRK不需要像傳統手術製作角膜瓣、做角膜抽吸,治療時可以一併處理角膜上皮層、基質層,進而改善屈光不正,因此也可減少角膜移位、游離角膜瓣、角膜瓣太薄等傳統近視雷射手術所產生的後遺症風險。

廖家慶醫師也提醒,患者術後應遵照醫囑使用抗生素藥物,以減少感染風險,而圓錐角膜、角膜厚度過薄與術後有角膜膨出風險的患者,以及眼睛感染患者、角膜炎患者都不宜接受近視雷射手術。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0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最近天氣冷,有不少人出現五十肩而疼痛不已,甚至痛到手都舉不起來,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復健科醫師指出,五十肩的治療除了藥物外,復健運動也很重要,大約要復健3個月,才會獲得改善,做復健要有耐心。開春之後,接連幾個寒流來襲,讓人容易疏於保暖,不只是容易感冒,或是引發嚴重的心血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期因輪狀病毒腸胃炎住院病童爆增,甚至有部份病童後續併發泌尿道感染,引發腎臟發炎的情形;台中市就有兩位小妹妹感染輪狀病毒後,一天狂拉十幾次,糞便有時多到快滿出尿布,家人照顧疲於奔命,結果仍不約而同出現泌尿道感染與腎臟發炎。「輪狀病毒」是冬季、春季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藉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拜醫療科技之賜,目前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可能導致的不孕,已有方法可治療!一位陳小姐痛經多年,結婚多年不孕,經醫師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後前往彰濱秀傳醫院進行腹腔鏡手術,結果在術後半年就懷孕了。據統計,生育年齡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率約是10%,是婦科門診常見的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台中市一名四十五歲林姓女子,去年喪偶後個性轉變,變得不愛講話,親友一度以為是罹患憂鬱症,日前林女發生頭痛、視力模糊、走路不穩等症狀,送至臺中慈濟醫院檢查後發現,林女性情大變,源自腦中一顆棒球大小的腦膜瘤作祟,經手術移除腫瘤後,目前已調適並恢復樂觀。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