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慢性咳嗽久未癒 當心氣喘已上身!

慢性咳嗽久未癒 當心氣喘已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慢性咳嗽誤以為過敏  當心氣喘上身不自知

有位四十三歲的黃小姐(化名),已持續兩個月有慢性咳嗽症狀,期間曾至診所求醫,經診斷為感冒,服藥後曾一度好轉,沒多久卻又開始出現症狀,尤其於夜間或氣溫變化大時,咳嗽特別劇烈,晨間呼吸還會出現咻咻喘鳴聲。一開始黃小姐不以為意,自認只是敏感性體質作祟,無妨大礙,沒想到後期連呼吸也開始出現異常,只要一走快,就有胸悶的感覺,從一樓爬到二樓公司上班,短距離也氣喘吁吁,最後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為罹患氣喘。

氣喘症狀表現多變  提高警覺避免危機

台大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氣喘常好發於有過敏體質人身上,患者通常從小就對特定物質有過敏症狀,之後可能因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或因經常接觸過敏原,使呼吸道發炎反應越來越嚴重,導致急性症狀變為慢性表現,最終演變為氣喘。而氣喘症狀表現異質性高,臨床診斷上也相對困難,因此民眾如有咳嗽超過三週,或有胸悶、喘鳴、呼吸困難等現象,就應盡速就醫接受檢查,避免氣喘延誤治療,導致急性發作的危機。

氣喘主要治療藥物為吸入型類固醇合併支氣管擴張劑。古世基醫師指出,吸入型類固醇為控制病情的主角,患者需每天規律使用,以消除過敏性發炎反應,降低支氣管的高敏感性,從根本上進行長期治療;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則為緩解用藥,除了用於症狀發生時應急治標,患者也可於高負荷運動前15分鐘,先行使用以預防發作。

破除氣喘用藥迷思  遵循專業醫囑為關鍵

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所編纂的《2017台灣氣喘診療指引》顯示,台灣氣喘患者只有不到一成控制良好。對此,古世基醫師進一步指出,用藥規律性、吸入器正確用法以及是否有共病現象,均是影響氣喘控制的重要因素。其中,許多患者因對「吸入型類固醇」抱有誤解,擔心會有增胖、傷腎等副作用,而常自行停藥,或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器當作替代用藥,反而得不償失。

不同於口服類固醇作用全身,吸入型類固醇藥物僅作用於肺部,且含量低,副作用少,是安全性高且具效用的抗發炎藥物。古世基醫師強調,氣喘患者若將緩解用藥當作控制用藥使用,呼吸道發炎未得到控制,恐導致急性發作機率提高,甚而有致命危機;之後若演變為嚴重氣喘,更須用高劑量的口服或注射型類固醇,才能控制病情,反加速面臨原本不希望有的副作用。

長效型用藥治療新趨勢  規律用藥與氣喘和平共處

古世基醫師說明,為提高病患醫囑順從性,目前氣喘類固醇用藥趨勢已朝向長效型發展,對於白天與夜間症狀變化較明顯的患者,可採用一天吸入兩次的中長型用藥,一般患者則有一天吸入一次的長效型藥物作為治療新選擇。古醫師提醒,平時氣喘患者除了注意天氣溫差變化外,也可善用APP監測空污指標,避免到達高汙染區域,外出前做好戴口罩等應對措施,再加上長期規律用藥,相信就能減少每位患者的日常困擾,提高生活品質,進而達成與氣喘和平共處的目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1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你很容易覺得累嗎?       很多上班族都以為疲勞感來自於工作忙碌,其實蔬菜水果攝取量不足以及錯誤飲食習慣,才是你的疲勞主因。長期持續累積的疲勞,不但會能引發內分泌系統失調,造成各種身體不適,更容易導致肌纖維痛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等身心症,上班族應注重健康飲食,避免...

閱讀詳情 »

吃生魚片一定要就著芥末,這是愛“生吃”的日本人的發明。 近年來,日本料理在國內十分流行,但很多人對芥末的作用還不十分清楚。其實,芥末在日本家庭中就像中國人必備的醬油、醋一樣普遍,而且,除了搭配生魚片,還有很多其他吃法。 綠芥末、黃芥末各有用途 中國人吃的芥末大部分都是綠色的...

閱讀詳情 »

Q:常常用電腦工作的我,近日感覺到眼睛痠痛,另外還有頭痛的情形,是痛到骨子裡的那種,讓我難以思考。但是經過短暫的休息後會讓頭痛緩和些,這是不是自己快要生病的徵兆呢? A:其實不然,用眼過度所造成的頭痛,並非是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而造成的徵狀。 人的眼睛的神經分佈的非常豐富,其中包括視神經、動眼神經、外...

閱讀詳情 »

讓《本草綱目》告訴你怎麼吃—— 1.生薑:男子不可百日無姜 在中國,人們食用薑已有3000年的歷史。據《論語》記載,儒家聖人孔子活了73歲高齡,養生方法之一就是“不撤姜食”,他的終年飲食都有姜。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也記述杭州錢塘淨慈寺80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