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易輕忽 老菸槍氣喘發燒以為得新冠

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易輕忽 老菸槍氣喘發燒以為得新冠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63歲詹先生菸齡超過30年,多年前因容易呼吸喘赴他院拿藥,卻未規律追蹤,近來疫情期間發現爬樓梯呼吸喘、久咳不癒,起初不以為意,直到出現發燒情形,令家人相當緊張,擔心是否感染新冠肺炎,所幸緊急送醫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發作,住院治療後順利康復,令他大呼:「這次要徹底戒菸!」


咳嗽、氣喘症狀連連 家人驚嚇以為是罹患新冠肺炎


詹先生表示,自己多年前便得知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卻無規律追蹤,這些年來經常出現呼吸喘情形,僅間斷服藥症狀控制,直到最近發現僅僅爬3層樓梯就會氣喘吁吁、咳嗽,近1星期內更出現發燒,適逢疫情期間,家人見狀嚇得先赴藥局買快篩試劑,所幸結果呈陰性,但家人還是不放心,連忙帶至醫院進一步詳細檢查。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表示,患者到院時因呼吸困難、痰黏稠咳不出來,發燒達39度,安排胸部X光檢查,確診為肺炎,並且同時引發原本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便建議儘速住院治療以免引發重症呼吸衰竭,經過相關藥物治療10多天後,患者症狀趨於穩定,逐漸恢復往日活動也不再氣喘吁吁,說話中氣十足,家屬才放下心中1顆大石。


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症狀不典型 容易被吸菸族群輕忽


陳鈴宜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形成是因外來刺激性物質(例如抽煙、空汙或環境有害物質吸入),導致氣道反覆發炎,產生結構上變化(例如:呼吸道狹窄、痰液累積不易清除),出現呼吸道阻塞、呼吸喘等症狀,一旦產生就無法恢復正常,嚴重時甚至影響氣體交換功能,進而造成血氧不足(缺氧)、二氧化碳累積。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生仍主要與抽煙相關,而抽煙不僅造成呼吸道問題,也會增加罹患其他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甚至肺癌的發生。


陳鈴宜指出,由於慢性肺阻塞肺病的初期症狀以咳嗽有痰為主,缺乏特異性,抽煙族群容易視咳痰為理所當然而輕忽,導致許多患者無法意識早期戒菸的重要性,甚至沒有於早期接受藥物治療,直到發現喘且日常活動受到限制才來就醫,此時呼吸道大多已經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化。


藉由上述個案,提醒民眾檢視自己與身邊的親朋好友,是否有以上初期症狀需儘早就醫。對於已經形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也不用灰心,確實戒菸及遠離二手菸,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結構上雖無法再恢復完全正常,但用藥能改善症狀且延緩肺功能快速惡化,進而避免經常因呼吸道感染而掛急診,甚至住院。


陳鈴宜提醒,活動性喘改善後仍能視自己可以負荷的運動量適度活動,以提升生活品質。此外,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陸續開打,也建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施打疫苗,才能降低因感染而引發重症的機率。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沙門氏菌室溫易存活 夏日急性腸胃炎嚴重恐併發敗血症
▸打疫苗前先搶購止痛藥備用 含乙醯胺酚成分不只普拿疼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擔任餐廳主廚的楊先生,因職業特性加上藥物減重失敗,年過半百、體重甚至飆到一百一十公斤,不僅引發三高,就連睡眠呼吸中止症也達殘障程度,眼看健康拉警報,他下定決心到臺中慈濟醫院,找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施行「胃縮小手術」,搭配飲食控制,減重近30公斤,三高緩解,不必再服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辦公室或室內環境每天開空調,且窗戶緊閉,容易使二氧化碳CO2濃度檢測值高達1000ppm以上。每到下午三四點,就會感覺煩躁、氣悶、精神難以集中、頭重重的、反應變遲鈍,原因是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因此影響人的反應力和決策能力。長時間待在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環境下,除讓人睏倦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0歲蔡先生罹患大腸癌,曾兩度手術切除,也接受切口疝氣修補治療,腹部留下一道長傷疤,他每年都安排追蹤檢查,日前發現大腸有一小顆扁平瘜肉,切片證實為惡性,醫療團隊還是決透過術後傷口小的3D立體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讓他感恩:「定期回診才能盡早發現病灶,微創手術真好!」多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