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慢跑騎單車夯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近年來,國內的慢跑及單車運動風潮興盛,隨著參與的民眾越來越多,關於膝蓋骨科的門診也越來越頻繁;骨科醫師強調,許多跑者以及單車騎士,常會抱怨運動過程中膝蓋外側有疼痛的情況發生,往往形成所謂的「髂脛束摩擦症候群」,若是不加以理會繼續運動,疼痛會繼續加劇而無法緩解。

花蓮醫院骨科林敬為醫師表示,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是造成外側膝痛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好發於膝蓋需要反覆彎曲及伸直的的運動,而馬拉松及單車運動,正好是此類運動的代表;當膝蓋彎曲小於二十度時,髂脛束會位於股骨外髁的前方,當膝蓋彎曲超過三十度時,髂脛束會滑至股骨外髁的後方,如果膝蓋需要反覆進行彎曲及伸直的動作時,會造成髂脛束以及股骨外髁不斷的摩擦,造成受傷發炎的情形,也就是形成所謂的「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常發生在突然增加跑步或騎車的距離、習慣同一方向的運動以及須經常面對下坡路段;林敬為醫師表示,大多數的病人皆可以藉由藥物治療、運動復健以及運動形態的調整,獲得有效的改善。急性疼痛時,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的減輕疼痛及發炎的情況,對於改善慢性疼痛以及預防再發,運動復健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醫師呼籲,運動的目的是強身而非因此而受到傷害,因此充分熱身、量力而為、事後冰敷,可以將身體組織所承受的壓力降到受傷閥之下,減少運動傷害的機會,若是有受傷的情況發生,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透過精確的診斷、藥物治療,透過正確的運動復健來改善症狀,也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做好正確的運動姿勢,能降低運動傷害。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47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許多女性生產完後,經常會有不自主漏尿的情形發生。醫師表示,現今婦女可能因為平日缺乏運動,骨盆組織較脆弱,懷孕時體重增加較多,造成骨盆負擔大,所以尿失禁的症狀很常見,建議婦女產後四至六周傷口復原後,進行「骨盆提肛肌訓練」,來預防尿失禁。根據調查,約有50%年輕產婦偶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有不少人在脖子、胸前、手臂出現毛囊角化症,到了冬天反而更明顯,到底為什麼?皮膚科醫師指出,毛囊角化症也就是俗成的「雞皮症」,與體質遺傳有關,基本上治療治標不治本,只能隨著年齡增加,賀爾蒙改變來改善。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毛囊角化症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冬天因為天氣...

閱讀詳情 »

一、佛 祖 佛教是從印度來的,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請注意,釋迦牟尼從來沒有自稱是神,他也不贊成別人拜他為神。佛教原來不是說人死後上西天。中國人把佛教改變了(印度先有人把它改變),說佛祖是神,說拜佛的人死後可以上西天等。 釋迦Saka(Sakya)是種族名,意思是“能仁”,...

閱讀詳情 »

緊急通知:黑暗中看手機,易失明 !​​ 習慣睡覺前,手機滑一下,就會滑出大問題,最近有越來越多30到40歲患者上門求診,因為在就寢關燈後,還使用智能型手機。​​手機強光直射眼睛30分鐘以上,造成眼睛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急速惡化,特別不可逆的黃斑病。​​一旦得了黃斑病,就等於眼睛癌症,只有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