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憂鬱人口比想像中更多 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憂鬱人口比想像中更多 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你快樂嗎?其實,憂鬱的人口比想像中更多,台灣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總人口的8.9%,有200萬人符合憂鬱症狀,絕大部分憂鬱患者擔心自己被貼上標籤,或有藥物副作用而逃避就醫。專家建議,如果發現自己有憂鬱傾向,可透過非藥物方式調整情緒,有機會跳出憂鬱漩渦。

 

生活壓力沉重讓許多人常覺不開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想要釐清自己是否存在憂鬱傾向,可以先自問下列3個問題:

 

(一)最近有沒有發生大改變,甚至足以影響整個生活?如:轉職、升遷等與壓力有關;或是家人、情人發生大變故,與情感有關。

 

(二)是否有失眠問題或情緒管理上的困擾?有時會突然失控,例如:嚎啕大哭或勃然大怒,而且以前不曾發生過。

 

(三)這樣的情況已經維持多久了?

 

此外,民眾也可到衛生福利部網站下載「心情溫度計_簡式健康量表」,或尋找董氏基金會「憂鬱症量表」,透過自我檢測及早釐清現況,找出憂鬱根源並正確治療。

 

針對輕度、中度憂鬱傾向,或自覺生活已被負面情緒影響的人,食藥署提出「抗憂鬱5大面向」

 

第1步:改變、調整生活,如果因為長期處在壓力過大的工作環境下而導致憂鬱,就應跳出環境,才能獲得改善。

 

第2步:調整睡眠時間和營造睡眠氛圍,研究顯示,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都是影響情緒的關鍵原因,想遠離憂鬱,就需先睡飽睡好;如果不易入睡,建議營造睡眠氛圍,臥室保持黑暗、安靜。

 

第3步:飲食均衡,多補充能幫助穩定心緒的食物及營養品,例如:睡前喝牛奶、每天補充鈣片或是攝取堅果、香蕉與糙米類,多攝取GABA(γ-氨基丁酸)和色胺酸有助睡眠、穩定心神及放鬆。

 

第4步: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建議每天規律運動30分以上,身體經過新陳代謝,大腦會產生讓人感到快樂的腦內啡,有助於轉移思慮和情緒。

 

第5步:人際協助,人是社會性群居動物,人際互動支持相當重要,平時多與熟識的好友聚會碰面,或透過電話視訊聊天談心,藉此宣洩壓力及鬱悶。

 

在用藥方面,藥師郭建宏指出,現在臨床常用的第1線抗憂慮症藥物,在今年退出台灣市場,引起病患不安,擔心換了另1種藥物會影響治療效果。郭建宏認為,台灣製藥廠均通過GMP(優良製造標準)與PIC/S(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認證,此外,上市的學名藥必須通過2項重要測驗,證明有效成分與原廠藥相同,民眾大可安心。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視力衰退、看東西畫面扭曲、變形,擔心眼睛出了什麼問題嗎?若出現上述情形,有可能是眼睛黃斑部出現了病變,而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也無法治癒,只能延緩惡化情形,有如眼睛的癌症一樣,因此早期發現與預防相當重要!中老年有症狀  就醫避免失明恩主公醫院眼科劉育舒醫師表示,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中風患者有福音了!過往中風患者因為大腦的神經細胞受損而導致手部失能,傳統復健只能以好手協助患手做被動運動的方式,重新學習動作控制。但現在有更佳的復健方式,奇美醫學中心於今(110)年11月引進「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期盼藉由新科技嘉惠有復健需求的病人,也驅動南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中報導】62歲周女士在校從事文書工作,某日早晨在家中昏倒,送至長安醫院急診室,神經外科主任朱彥澤醫師研判為癲癇發作,後續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部右側額葉有1個約6公分大小的腫瘤,立即安排手術,透過電腦斷層導航系統精準拆除腦瘤,1個禮拜後順利出院,預後生活良好。 ▲圖左為周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國際疫情嚴峻,新型變異株Omicron成為國際主要流行朱,加上今(7)日多達21例境外移入個案,顯示增加完整疫苗接種率須及早進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5日起在台北車站加開疫苗接種站,今日更在台北車站加開接種站同時各地衛生局也與賣場或車站合作,在全聯、家樂福等地開設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