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憂鬱症別亂停藥 英最新研究:超過一半患者復發

憂鬱症別亂停藥 英最新研究:超過一半患者復發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CNN》報導指出,臨床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慢性憂鬱症患者,若企圖停止服用抗憂鬱症藥物,大約一年後,會再度復發;而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研究也發現,停用抗抑鬱藥物的患者,其生活品質指數,和抑鬱、焦慮及藥物的戒斷症狀都會更糟糕、更為嚴重,不過,該研究也另外發現「有些人雖然停止服用藥物,卻不會再次引發憂鬱症」,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教授肯德里克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發現,代表未來患者,有權利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該繼續服用藥物。」

勿隨意停藥   56%的人會復發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主席阿爾伯特指出第一次罹患重度憂鬱症的人,尤其是遭逢人生重大變故的患者,例如親人去世、生意失敗等等,通常他們症狀在緩解之後,還會再給予藥物治療至少4-9個月。

阿爾伯特接著強調,「如果一個人曾經得過一次憂鬱症,在一生中,發生第二次憂鬱症的機率是50%,如果已經得過2次憂鬱症,則是超過75%的患者會再得到第三次憂鬱症。」超過三次復發的患者,通常會需要「終生治療」。

不過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中,其募集478位患者,分別服用四種常見的抗憂鬱症藥物與安慰劑進行對照,其中使用安慰劑的人,超過56%憂鬱症再度復發,而繼續服藥的人則為39%。這也在在證明,停止服用藥物造成復發機率確實提高。

戰勝憂鬱症   我可以這麼做

憂鬱症患者除了服用藥物,阿爾伯特表示,正在療程期間的病患,也可以採取其他方法來改善憂鬱症狀。

保持身體活動:患者可以進行適量的活動,例如每周到公園快走,不僅有助於治療憂鬱症,還能預防復發。

維持社會關係:阿爾伯特表示,努力讓自己不要與社會脫節,可以找親朋好友,或一些社會資源管道,找尋被支持感或歸屬感。或是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做志工、公益活動,人們追求對他們而言「有意義」的目標,對於憂鬱症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尋求心理治療:如果服用藥物卻沒有改善症狀,可以一邊服藥,一邊尋求專業的心理師進行治療,例如「認知行為療法(CBT)」,該療法著重於人的「思維」,可以幫助患者中斷對自己或對他人的錯誤、負面想法,還能夠鼓勵人們用更健康、更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人生。

除了認知行為療法,阿爾伯特表示,還有「接受和承諾療法(ACT)」,則是讓人懂的「接納」消極的想法並且讓他們真正放下,「與其改變你的想法,不如接受它。要知道負面的情緒終究只是一個想法,現實中並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人際取向心理治療(IPT)」也是其中一種療法,側重於和人際關係有關的變化,例如失去的重要的親人,或是身份、家庭角色上的巨大轉變,治療師通常會引導患者以不同的方法來面對這些變故,陪伴他們度過過不去的關卡。因此,面對憂鬱症,除了不間斷地服用藥物,定期回診,搭配日常生活中的調整,必然能夠讓憂鬱的烏雲散去,讓太陽重新照亮生病的心房。

【延伸閱讀】

「魔術」融入心理治療 助重度憂鬱症患者走出陰霾

攝取過量糖分 容易引發憂鬱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5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曾因小學被笑胖,14歲少女小君長期減肥減出厭食症,近半年來體重從35公斤掉到21公斤,身高也從12歲後就停在146公分,甚至還有停經的問題,最後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由父親揹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智科看診後,強制住院治療。 偏激節食 危及生命 就醫看診時,測量她的心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疾病都是因為老化導致,例如退化性關節炎,顧名思義,就是關節因為年邁而退化了!中醫師指出,人老了,身體機能會變差,而且是進行式的,氣血循環就會不好;因此,想要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就應該從補氣血做起。  源頭從腰椎開始 中醫師賴鎮源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氣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愛滋新藥副作用低!疾管署宣布,6月開始,國內愛滋治療使用三合一新藥,包括舒發錠(Atripla)、康普萊(Complera)及三恩美(Triumeq),感染者每天只要服用1次,且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等副作用也大幅降低,預估約有2萬名患者受惠,可望有更多患者願意接受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