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懷孕期間的「情感挑戰」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藝編譯

懷孕期間的「情感挑戰」

女性在懷孕期間的身體變化往往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但其實她們情緒上的變化也至關重要,甚至對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在9個月的孕期中,媽媽的情緒會波動很大,從高興、興奮,到低落、不安、恐懼,她們都會經歷。

懷孕的情緒問題,往往會被忽略,也因為沒有得到正視和恰當疏導,部分懷孕媽媽們還會面臨家庭關係緊張等問題。北卡羅萊納州精神病學助理教授MaryKimmel博士表示:「從生物學上來說,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在懷孕期間會陡然上升。有些女性對黃體酮的變化會更為敏感,這些身體看不見的變化就有可能使她們更加煩躁不安。」

從事女性情緒失調的研究人員Kimmel介紹道,在女性懷孕期間,會有幾大情緒特別顯著。

首先是恐懼,恐懼是懷孕期間最為常見的情緒。在懷孕的頭三個月,女性可能會害怕流產或不小心做了一些會影響寶寶健康的事情。在懷孕中期,可能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好母親,害怕承擔不了照顧新生兒的巨大責任。在快臨盆時,又可能會擔心在分娩過程中的強烈不適或風險。「在懷孕期間,女性面對太多無法控制的因素。而這種不確定性會加劇恐懼。有一些恐懼是正常的,但是女性需要去識別和疏導自己的恐懼。」Kimmel補充道。

懷孕期間的「情感挑戰」

其次是焦慮,焦慮往往和恐懼相伴。Kimmel解釋說,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懷孕期間大腦中負責產生焦慮情緒的生理機制會特別興奮,這有助於確保女性分娩後保障嬰兒的安全,進行恰當的照顧和保護。但有研究表明,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過渡焦慮可能會影響寶寶:懷孕期間高度焦慮的母親所生的嬰兒在6個月大時對疫苗的免疫應答會減弱。

其三是健忘。有研究認為,女性分娩前的健忘可能是荷爾蒙波動的結果,特別是孕激素的波動。也有研究表明,懷孕期間參與大腦記憶的大腦部分海馬會發生變化,由此帶來健忘。

其四是哭泣,有的媽媽會發現自己懷孕之後特別容易哭,而且常會哭到停不住,這也是荷爾蒙和激素水平變化的結果。當然,如果在懷孕期間哭的頻次太多、時間過長,這也可能是產前抑鬱症的表現。

最後是產後抑鬱症。Kimmel:「產後是女性特別容易受傷的時期,抑鬱症高發。該時段因為分娩後雌激素和黃體酮的急劇下降,同時伴以寶寶頻繁的哭鬧和急劇減少的休息時間,心情壓抑是難以避免的。」一般來說,高達80%的女性會經歷孕後壓抑期,但是這種狀態通常會在兩周後消失。但如果癥狀持續時間超過兩周,並且出現厭煩寶寶,甚至想要傷害寶寶的想法時,就很需要心理醫生的介入了。據統計,每年全球10%-20%的新手媽媽會有這類癥狀。

面對懷孕中會出現的這些情感波動,媽媽首先要學會的是接受和面對,正所謂「接受生活不完美的一面」是解壓的最好方法。同時,也要積極和家人溝通,疏導內心的情緒。除了這些,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學會照顧自己。出門逛街、散步、沖涼、打扮,這些都能令媽媽們放鬆,找回生活的樂趣。別忘了,照顧好別人的前提是先寵愛好自己。

 

Reference :

Mood Swings & Mommy Brain: The Emotional Challenges of Pregnancy

 

相關推薦

各縣市政府已在6/15開始為長者們施打疫苗,但近日長者施打AZ疫苗後死亡的事件頻傳,指揮中心也表示,目前沒有報告顯示接種後的死亡個案和疫苗有直接關係,而大部分的長者本身都有慢性疾病。至於將於下午抵台的第二批24萬劑莫德納是否可供給長者施打?陳時中坦言,在盤點評估後會做出適當的調配。近日長者接種AZ疫...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88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187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21例死亡。個案分佈以新北市76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71例,苗栗縣26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87例本土病例,為83例男性、10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

閱讀詳情 »

高齡者近日施打AZ疫苗後猝死案件頻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提出各國數據顯示指出,台灣施打疫苗死亡數據位於中間值,若與南韓比較75歲以上施打疫苗死亡情形,台灣死亡率0.87低於南韓1.42,他仍呼籲高齡者施打疫苗,降低重症風險。陳時中表示,疫苗施打這幾天,傳出死亡個案較多,讓各界相當擔...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哲/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表示,已於今日上午與各縣市政府完成召開「全國防疫會議」。會議決議如下: 一、考量目前國內社區傳播風險仍然存在,請高風險地區持續辦理擴大社區篩檢,雙北部分,建議社區篩檢站設置可以民眾就醫可近性為考量,發生零星案例之地方政府建議加強接觸者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