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戒檳榔遠離口腔癌 醫:多利用戒檳衛教服務隨到隨衛教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63歲工地主任退休的劉先生,因工作需要,常常使用檳榔當作交際應酬的工具,自己也養成了嚼檳榔的習慣,今年3月因下牙齦處有一潰瘍傷口遲遲癒合不良,進一步就醫確診為口腔癌,經過手術切除腫瘤,進一步執行化學藥物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劉先生表示:「跟朋友一起嚼檳榔時很開心,卻沒想到自己很倒楣得到口腔癌,開刀後接著打化療跟做電療很辛苦,早知道當初就聽家人的話,把檳榔戒掉。」許多人常常把檳榔當作交際應酬的工具,擔心自己若不一起嚼檳榔,會產生人際問題,久而久之,便增加了罹患口腔癌的風險。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腫瘤醫學部李日翔主任表示,口腔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等。治療過程中,病人會面臨治療所帶來的不適,如:血球下降、黏膜損傷、急性炎症等疼痛。加上口腔占顏面很大的比例,治療後勢必造成外觀改變,進一步影響語言與進食功能,後續的物理治療及語言治療也是必須整合納入,是漫長的治療過程。所以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除了戒檳榔、菸品外,定期執行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並注意自身口腔黏膜變化,若發現口腔黏膜有出現異常,千萬不要因為不會疼痛或沒有出血等症狀就延遲就醫,錯失早期治療的良機。

國健署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補助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新竹臺大分院表示,透過專科醫師目視檢查口腔黏膜,每年可發現逾5000名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而篩檢發現的癌前病變,則可透過治療可阻斷其轉變成癌症,這也是篩檢最重要的目的!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一樓癌症篩檢中心也提供戒檳衛教服務,採隨到隨衛教,體貼欲戒檳民眾可以彈性安排適合自己的時間,藉由專業的戒檳衛教師指導,後續採電話聯繫關懷管理個案的檳榔減量程度,持續提供支持及動機強化,協助戒檳者達成戒檳/減檳目標,並遠離口腔癌的威脅。

相關推薦

針對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下午再召開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疫情及防疫作為等事宜。北部某醫院發生一照顧確診病患的醫師(案838)與護理師(案839)染疫的院內感染事件,陳時中昨晚上10時突然緊急召開記者會,公布新增同院另一名確診的護理師(案852)。陳時中今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體明明沒有大病,怎麼小毛病卻不斷,當心!你可能已經陷入了「亞健康族群」。醫師提醒,亞健康族群的人可能常頭暈頭痛、腹脹或感到疲倦,如果想要避免這些身體的小毛病變成疾病,就必需快培養正確的預防醫學觀念。 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早在《黃帝內經》便指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

閱讀詳情 »

指揮中心周六晚間臨時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增1名本土案,就是和染疫醫護同醫院工作的護理師。這名護理師一採陰,幾天後出現症狀檢驗確診。這是同家醫院第3名個案,因此陳時中表示這是「醫院群聚」,但強調不會封院只會封病室。至於院內擴大採檢452名員工的結果則均為陰性。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今天要宣布我們...

閱讀詳情 »

北部醫院爆發院內感染事件,一名醫師及其護理師女友雙雙確診。指揮中心今天晚間10時突然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北部醫院院內新增1名護理師確診。面對已有3名護理人員確診,指揮官陳時中對著鏡頭向醫護人員信心喊話說,「我們一起走過這麼長的路,我們繼續撐下去。」陳時中指出,案852為與案838同醫院工作之護理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