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戴口罩不正確竟害「乾眼症」! 台灣研究曝年輕化警訊:角膜損傷高老年人6.6倍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幾乎無時無刻盯著大大小小的螢幕,國內研究發現,乾眼症有年輕化趨勢,禍首正與3C產品使用量有關,問題在於,千萬別以為乾眼症只是小症狀,因為研究同時指出未成年患者的角膜損傷風險較老年患者高出6.6倍。門診更有24歲妙齡女子,一路輕忽乾眼症狀,直到雙眼幾乎看不到才就醫,檢查發現,眼睛已經極度乾燥並導致角膜破損,只好進行角膜移植搭配用藥治療,視力才恢復至0.6。

林口長庚研究團隊是針對1997至2013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的乾眼症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國內乾眼整體盛行率為7.85%,約有180萬患者,且年紀越大、乾眼症比例越高。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教授孫啟欽表示,近年來3C產品使用量增加,加上防疫生活型態改變,使得乾眼症年齡層下修,成為M型化跨齡的常見疾病。長庚大型研究進一步發現,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出現角膜損傷風險,較老年患者增加6.6倍;尤其,乾眼症患者角膜損傷風險較一般民眾提高2.7倍,若不及早確診治療,可能致角膜穿孔、發炎潰瘍等併發症,恐有失明風險。

乾眼症不只是症狀,而是一種需治療的疾病。台北馬偕醫院眼科主任鄭惠川指出,長期忽視恐造成角膜病變、甚至視力受損,提醒民眾眼睛只要出現「乾澀、異物感、灼熱感、畏光」4大症狀,應盡速就醫。

鄭惠川說,角膜是眼睛的第一道防線,角膜前方有淚液分佈,淚液由外而內共3層,分別是脂肪層、水層和黏液層,主要維持眼睛濕潤,如果其中一層分泌不足或不穩定,使得淚液滲透壓變高,就會造成角膜破皮或發炎,導致上述4大症狀,但是乾眼並非都「乾」到無淚,有部分乾眼症患者初期,淚水量反而增多,主因是基礎淚水分泌不足,反而刺激淚腺引起反射性淚水,也就是假性溢淚現象。

臨床統計,年齡、環境、疾病史都是危險因素,乾眼症4大高風險族群為「3C產品重度使用者、65歲以上長者、停經後女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此外,長時間不正確佩戴口罩、長期配戴隱形眼鏡、雷射術後患者短期也較一般人容易引起乾眼症。

鄭惠川表示,受疫情影響,國人每天平均使用3C產品高達11至13小時,眨眼頻率降低,而長時間以不正確的方式佩戴口罩,導致口罩無法貼合鼻樑,呼吸氣流會向上流動通過眼球表面,增加淚液的蒸發,無形中也增加了乾眼症風險。

孫啟欽建議,民眾若懷疑罹患乾眼症,切勿輕忽,建議可先透過「眼表疾病指數量表(OSDI)」自我檢測(https://osdi.com.tw/),若數值超過13分,應儘速至醫療院所就醫,透過醫師專業檢查與診斷進行乾眼症的診斷。乾眼症依其嚴重程度,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常見給予人工淚液舒緩不適,特別是嚴重型乾眼應選擇無添加防腐劑、單支包裝的人工淚液,更安全衛生。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他沒受傷卻蜂窩性組織炎「2年3度住院」 禍首竟是腳上躲著這病

調養體質就能自然受孕? 醫破解3大聽似沒錯卻耽誤懷孕的迷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魏思霖/高雄報導】 左營區胡俊雄區長率隊進行新冠肺炎戴口罩及禁止內用飲食等防疫稽查及宣導工作。 防疫進入關鍵期,高雄市政府為減少人群接觸,守護民生消費安全,市長陳其邁於21日宣布5月22日至28日期間全市餐飲店一律禁止內用改為外帶,違者將依法開罰。左營區胡俊雄區長率領防疫團隊,今...

閱讀詳情 »

台灣今新增287例本土、170例校正回歸與6例死亡,疫情持續延燒,現在也燒進衛福部食藥署。食藥署長吳秀梅今晚證實,昨日接獲衛生局通知,署內昆陽大樓一名員工無症狀確診,已送往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隔離治療,另同辦公室20多人轉居家辦公等待篩檢結果,昨天也對整棟大樓消毒,相關疫調都在進行中。吳秀梅指出,這名員...

閱讀詳情 »

臺東縣警察局接獲民眾檢舉,LINE群組中有人傳「獲取越南超級國家秘方!喝熱開水泡綠茶混入檸檬汁可殺COVID-19病毒病菌」的訊息,經查證後發現張貼該假訊息的為60餘歲男子,警方詢後以違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將他移送台東地檢署偵辦。警方呼籲,大家不要輕信、及轉傳這些不實的假訊息...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嚴峻,雲林縣今年至今也出現4例確診個案,由於有確診者難交代足跡,雲林縣政府今(23)日上午在林內鄉衛生所啟動縣內首個快篩站,自上午9時至下午3時止,提供預約快篩服務。縣長張麗善表示,日前確診的案3147因精神不佳,無法清楚交代足跡,為防堵可能的社區傳染,縣府將雲林縣第一個快篩站設在林內,呼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