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他沒受傷卻蜂窩性組織炎「2年3度住院」 禍首竟是腳上躲著這病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怎麼又來住院了?一名70多歲男子,光是近2年來就已經三度因為蜂窩性組織炎,左腳局部紅腫、熱痛影響生活作息,屢屢到急診求診,台北榮總醫療團隊檢查才發現,原來男子合併有香港腳、糖尿病,雙腳時不時有細小的傷口,難怪發炎始終好不了。台北榮總感染科醫師陳夙容提醒,其實並不一定需要有肉眼可見的傷口,只要皮膚狀況不佳,如香港腳導致脫皮、皮膚乾燥龜裂等狀況,就有可能讓皮膚屏障出現漏洞、讓細菌有機可趁。

台北榮總門診統計,院內每個月都會遇到數名因蜂窩性組織炎入院的病人,但醫療團隊仔細問診之後,總得反覆提醒,只要注意雙腳的保養,便可以大大降低罹病的機率。

什麼是蜂窩性組織炎?
陳夙容指出,皮膚是身上最大的器官,負責屏障有害物質、細菌及外來異物進入人體危害健康。當皮膚受損導致屏障出現漏洞,病原菌入侵在皮下組織產生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即是蜂窩性組織炎。

陳夙容說,不少長輩會納悶明明沒有皮膚病,也沒有受傷,為什麼還會得蜂窩性組織炎?其實感染蜂窩性組織炎,最大的風險因子來自於破裂的傷口或受損的皮膚,如割傷、燙傷、動物咬傷所產生的傷口;其他皮膚疾病,如蕁麻疹、帶狀皰疹或乾癬導致表皮不完整,細菌就能大舉入侵造成傷口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老人家身上多少帶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若未用藥好好控制,就會造成血管脆化、老化、肢端血液循環變差,進而導致反覆發生蜂窩性組織炎,必須趁早治療,才能避免惡化。

陳夙容提醒,蜂窩性組織炎是個隨時可能惡化的疾病,嚴重可能會進展至骨髓炎、甚至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若嚴重至此,可能需要外科手術清創或截肢,因此,即使初期只有發紅的局部症狀,仍不可輕忽,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醫師建議,家中長輩如果有反覆發炎困擾的話,應注意以下幾點,
從小地方認真做起,遠離感染:
1. 控制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避免循環變差,增進自身抵抗力。
2. 穿著鞋襪保護腳趾避免受傷,注意腳趾甲修剪避免甲溝炎發生。
3. 使用乳液保濕,避免皮膚龜裂;若有皮膚疾病應按指示定期抹藥保養。
4. 當有蚊蟲咬傷或割傷時,應正確清潔傷口、包紮、定期換藥。
5. 如果有慢性傷口,定期消毒,作好傷口護理。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調養體質就能自然受孕? 醫破解3大聽似沒錯卻耽誤懷孕的迷思

校園2周打完BNT破功!大缺30萬劑 指揮中心認了「錯估供貨」接不上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鴻騰驚傳有一名研發工程師唾液快篩陽性,究竟是不是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3)日下午公布最新進度,答案卻是「暫不研判」,全因為送到醫院及疾管署昆陽實驗室之後,PCR檢驗卻出現分歧,且血清抗體為陰性,讓指揮中心必須等到明天再多採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有網紅帶起一股打完疫苗後檢驗抗體的風潮,引發爭議,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決定不阻擋民眾自費檢驗抗體了!指揮中心下午亦同步公布指引,只要醫療院所向地方衛生局申請獲核准,認定自費收費標準跟檢驗能力都合適的話,就可以幫民眾進行抗體檢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拚疫苗涵蓋率總算拚過5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昨全台又新增接種超過17萬劑疫苗,讓台灣的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終於突破一半,來到50.16%。指揮中心也宣布,只要疫苗量夠,BNT疫苗二劑間隔可望縮短,最快6周就打得到第二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規律運動習慣,也沒有慢性疾病,但隨著年紀增長,卻莫明開始胸悶、胸痛,走路會喘,當心其實是身有罕病卻不自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統計就發現,在台灣有不少不明原因的左心室肥厚患者,做遍檢查也找不到病因,一篩基因才發現其實是罕見疾病法布瑞氏症在作怪,威脅在於,若未正確診斷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