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戴口罩如何避免皮膚不適? 皮膚科醫師教8招改善

戴口罩如何避免皮膚不適? 皮膚科醫師教8招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目前全國升級為三級防疫措施,民眾外出必須全程佩戴口罩,也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聚會。戴口罩亦成為民眾的日常,有些人長時間戴口罩出現臉部過敏等不適現象,該如何改善呢?

口罩材質  是惹臉部過敏主因

醫用口罩主要可以用來防止微生物、體液及粒狀物質的傳遞,為有效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及飛沫進入口鼻,結構上由外而內分別為防水層、過濾層及吸溼層等三層。

材質上多以不織布材料為主,而不織布成分通常都含有聚酯纖維聚乙烯或聚丙烯。皮膚科趙昭明醫師指出,一般人對聚酯纖維過敏的機率很低,但有些人屬於敏感肌膚,當口罩纖維材質或口罩摺痕處與皮膚長時間摩擦,就會引起皮膚炎;如果口罩不織布內含有游離甲醛或者是可遷移性的螢光劑,就更容易引起過敏。

正確佩戴口罩 避免皮膚問題有8

1佩戴合格醫用口罩,戴多層口罩容易增加皮膚負擔及臉部壓痕產生,且戴多層口罩而呼吸困難,將口罩拿下來換氣,反而增加風險。

2口罩耳掛彈力帶長時間掛戴會造成耳朵、耳垂掛帶處皮膚勒痛,可用凡士林膏輕塗一層再用紗布墊住耳朵再戴。

3儘量不要把口罩反覆取下及佩戴,並避免用手去摸臉以減少刺激。

4長時間戴口罩時,儘量不要上濃粧或使用太滋潤的保養品。

5口罩有破損、異味或汙損時建議立即更換,以確保隔離效果。

6一般人不需使用N95口罩,避免臉部過度密封造成溼熱紅腫,油脂增加。

7回家後儘快摘除口罩並將臉部徹底清潔乾淨。

8若佩戴口罩產生痘痘、皮膚炎及過敏情況發生,建議諮詢皮膚科醫師。

正確佩戴口罩 出現疑似症狀撥打1922

食藥署呼籲,疫情期間雖然長時間戴口罩可能會引起不適,但為了避免防疫破口,請一定要正確佩戴口罩,「開、戴、壓、密」四步驟不可少,勤用肥皂洗手,如身體不適,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1922、聽從防疫人員指示就醫。

【延伸閱讀】

友華捐贈祛痰藥 可助近3300位新冠肺炎病人

牙齒亂等長大再矯正? 醫師籲:『有幾種情況,矯正不能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Covid-19爆發期間的兒童及童青少年睡眠模式的改變和障礙以及因應方式世界衛生組織已將 2019 年冠狀病毒病 (COVID-19) 的爆發視為全球大流行。因第3級封鎖還涉及學校、兒童和青少年被限制在家中很長一段時間,學生只允許在線上上課,儘管這些措施和努力可以減少疫情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飛利浦捐二千萬台幣呼吸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醫療資源面臨緊繃,飛利浦在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溝通並了解其需求後,宣佈將捐出共50台的呼吸治療器總價值約二千萬台幣,幫助台灣醫療院所備足量能,齊心抗疫。飛利浦捐50台呼吸器 六月中後旬抵台飛利浦將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國產高端疫苗於日前解盲,當中出現許多專有名詞,讓民眾一頭霧水,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也說「中和抗體效價依然是判斷疫苗有效性的重要指標。」但中和性抗體到底是什麼?中央研究院特地撰文「研編小學堂」分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來說明。Q1:何謂中和性抗體?與其他抗體的區別為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20)日新增107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個案、11例死亡個案,新增個案人數為雙北為實施3級警戒以來的最低數字,不過,指揮官陳時中說,雖整體趨勢往下,但並未考慮往下調整疫情警戒,因目前社區感染數與不明感染源仍高於3級警戒標準的社區感染數與不明感染源標準。 ▸死亡病患詳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