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戴口罩為何還是被傳染?6個NG習慣恐白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戴口罩為何還是被傳染?6個NG習慣恐白戴

部立桃園醫院爆發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有10人染疫,防疫再度拉警報,近一年來,民眾雖已養成戴口罩的習慣,但如何脫口罩也是一門學問,ICU醫師陳志金透過臉書提醒大家,如何脫口罩也很重要,並將日前瘋傳的「世上最可怕的6件事」星座哏圖改成「脫口罩篇」,說明脫下口罩後要避免的6件事。 

1.脫下口罩放在桌上
2.脫下口罩,沒洗手就揉眼睛、挖鼻孔、吃東西
3.脫下口罩,揉一揉丟到垃圾桶
4.脫下口罩接觸到口罩表面沒洗手
5.脫下口罩把口罩剪碎
6.脫下口罩,內外面交換再戴

將用過的口罩剪碎 反而曝露在危險中
陳志金指出,當口罩擋下有病毒的飛沫後,如果將口罩放置在桌面上,就等於將病毒傳染給下一個接觸到桌面的人。脫下的口罩應將其向內對折再對折,將外層污染面包在裡面,並用帶子綑起來後,再丟入有蓋的垃圾桶,口罩丟棄後一定要洗手,在還沒洗手前,不要碰觸眼口鼻。

有民眾擔心丟棄的口罩會被不肖業者回收再利用,因此會將用過的口罩剪碎丟入垃圾桶,陳志金提醒民眾千萬別這麼做,因為「在剪碎的過程中,反而讓自己曝露在危險中」。 

進家門口就把口罩丟棄 避免病毒入內
此外,不要為了節省而把內外面交換戴,因為這等於把污染面直接和嘴巴接觸,除了沒有保護效果,還會和病菌接觸。最後陳志金分享自己處理口罩的流程,他習慣到家門口或車庫時就把口罩脫下丟棄,洗完手才進入屋內,盡可能降低將病毒帶入家中的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蕭淑慎去年發現「人魚線疼痛」,原以為只是肌肉拉傷,就醫檢查後確診十二指腸癌,被醫生告知若沒有積極治療,可能只剩半年時間。之後蕭淑慎接受標靶治療,還因吃藥導致整張臉浮腫。媒體人狄志為分享,當時她眼睛腫、臉腫,這情況被媒體拍到後,還被質疑可能是因為整型過頭導致。但蕭淑慎也不想解釋,到今年才說出病情就是怕...

閱讀詳情 »

▲(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影響,今年報稅期間首度延長1個月,寬限至6月底,但在報稅之前,最好再檢視一遍!看看家中是否有符合「長照扣除額」的家屬,因為這項今年首度上路的特別扣除額,每人每年可是能定額扣除12萬元之多,台北市衛生局今(25)日就再度提醒民眾,千萬不要...

閱讀詳情 »

蛋白尿是腎臟病的警訊,若延遲治療恐增加洗腎風險!但排尿時常常都會出現泡泡,就代表是蛋白尿嗎?新光醫院腎臟科張瑞廷醫師表示,若尿完泡泡很快就散去通常是正常的狀況,但若尿中泡沫放置5分鐘、甚至15分鐘都不會消退,就可能是蛋白尿的警訊,建議及早接受檢查為佳喔!  許多男性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一早起床上廁所...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現在許多人比以往更仰賴電腦,無論是藉由電腦開視訊會議,或是藉由電腦與不能相見的親友聊天,或只是使用電腦看影集、玩遊戲打發時間。根據估計,這幾個月人類平均使用電腦的時間是一天13小時,比一年前的10小時還多了三個多小時。 對此,人類使用3C產品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多,長期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