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近3成瘜肉「躲」過傳統大腸鏡檢查 AI輔助當醫師的眼抓漏網之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大腸鏡檢查是早期篩癌的利器,不過仍有接近3成的瘜肉無法被傳統大腸鏡檢查發現,可能在5年內進展為大腸癌,大林慈濟醫院就與嘉義大學資管系合作開發「人工智慧(AI)即時大腸瘜肉自動偵測系統」搭配換水大腸鏡技術,可增加50%以上瘜肉發現數,減少漏網之魚。

根據國內統計,雲嘉南地區的大腸癌盛行率尤其高,每十萬人有接近500人罹患大腸癌。且根據研究,有26%的瘜肉無法被傳統大腸鏡檢查發現,而這些未被發現的瘜肉有58%的機率在3至5年內會進展為大腸癌。

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唐家沛表示,當醫師進行大腸鏡檢查時,可能因為疲勞、分心、瘜肉太小、扁平息肉或是藏在皺褶處不易發現等因素,無法發現所有瘜肉,此時AI輔助就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林慈濟醫院團隊是自2019年起,利用大量檢查影像建立資料庫,總計蒐集超過1萬2000張大腸鏡瘜肉照片及50部影片截取的照片檔,與病理資料結合,進行AI訓練。

唐家沛表示,目前此AI系統已可實際應用於即時大腸鏡檢查中,只需不到0.5秒時間,即可正確辨識、標示出息肉所在位置,且AI輔助在傳統充氣大腸鏡可提高瘜肉的發現率,若結合換水大腸鏡還能更進一步增加瘜肉偵測率。

另一方面,研究團隊也發現,換水大腸鏡在清洗過的潔淨腸道中可提供AI系統更優於傳統充氣大腸鏡的偵測平台,使AI系統更能發揮準確的瘜肉發現能力,換水大腸鏡搭配AI輔助可再提高近10%瘜肉發現率。

唐家沛指出,傳統充氣大腸鏡檢查時,若病人前一天清腸不理想,腸道中會有許多成形糞便、糞水和泡泡等,影響瘜肉的發現及判斷,在使用換水大腸鏡方法後,清腸乾淨度可大幅提高,進而增加瘜肉的發現。但在換水大腸鏡檢環境下仍有18%瘜肉未被發現,加上AI輔助同樣可增加被遺漏瘜肉發現率。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快查手邊藥!糖尿病藥「扣糖緩釋錠」風險考量回收 54批1600萬顆

哪些人不適合AZ疫苗?一圖秒懂 指揮中心給答案:3類人「不可施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948至952),均為菲律賓籍女性移工,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今年2月3日搭乘同班機來臺工作,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並至集中檢疫所檢疫。指揮中心指出,5名個案曾於2月16日接受檢疫期滿前...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不斷有病毒變異株出現,近期爆出紐約有一新變異株B.1.526急速擴散中,且研究指恐衝擊疫苗效力。對此,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表示,此新變異株與先前的南非、巴西變異株皆有E484K突變,特色是會影響抗體保護力;目前雖未針對B.1.526測試疫...

閱讀詳情 »

文/育禾婦幼中心院長蘇河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體重,始終深受女性朋友的關注!但對於孕媽咪而言,體重控制的重要不在於維持身材,而是萬一無法避免出現妊娠糖尿病時,至少將狀況控制好,避免發生早產或難產的情況! 你先看哪個訊息,測你的個性什麼擺第一?   對於女性朋友而言,一直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