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近3成瘜肉「躲」過傳統大腸鏡檢查 AI輔助當醫師的眼抓漏網之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大腸鏡檢查是早期篩癌的利器,不過仍有接近3成的瘜肉無法被傳統大腸鏡檢查發現,可能在5年內進展為大腸癌,大林慈濟醫院就與嘉義大學資管系合作開發「人工智慧(AI)即時大腸瘜肉自動偵測系統」搭配換水大腸鏡技術,可增加50%以上瘜肉發現數,減少漏網之魚。

根據國內統計,雲嘉南地區的大腸癌盛行率尤其高,每十萬人有接近500人罹患大腸癌。且根據研究,有26%的瘜肉無法被傳統大腸鏡檢查發現,而這些未被發現的瘜肉有58%的機率在3至5年內會進展為大腸癌。

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唐家沛表示,當醫師進行大腸鏡檢查時,可能因為疲勞、分心、瘜肉太小、扁平息肉或是藏在皺褶處不易發現等因素,無法發現所有瘜肉,此時AI輔助就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林慈濟醫院團隊是自2019年起,利用大量檢查影像建立資料庫,總計蒐集超過1萬2000張大腸鏡瘜肉照片及50部影片截取的照片檔,與病理資料結合,進行AI訓練。

唐家沛表示,目前此AI系統已可實際應用於即時大腸鏡檢查中,只需不到0.5秒時間,即可正確辨識、標示出息肉所在位置,且AI輔助在傳統充氣大腸鏡可提高瘜肉的發現率,若結合換水大腸鏡還能更進一步增加瘜肉偵測率。

另一方面,研究團隊也發現,換水大腸鏡在清洗過的潔淨腸道中可提供AI系統更優於傳統充氣大腸鏡的偵測平台,使AI系統更能發揮準確的瘜肉發現能力,換水大腸鏡搭配AI輔助可再提高近10%瘜肉發現率。

唐家沛指出,傳統充氣大腸鏡檢查時,若病人前一天清腸不理想,腸道中會有許多成形糞便、糞水和泡泡等,影響瘜肉的發現及判斷,在使用換水大腸鏡方法後,清腸乾淨度可大幅提高,進而增加瘜肉的發現。但在換水大腸鏡檢環境下仍有18%瘜肉未被發現,加上AI輔助同樣可增加被遺漏瘜肉發現率。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快查手邊藥!糖尿病藥「扣糖緩釋錠」風險考量回收 54批1600萬顆

哪些人不適合AZ疫苗?一圖秒懂 指揮中心給答案:3類人「不可施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整理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濕濕冷冷的天氣,讓你感覺不舒服。擔心鼻涕是由COVID-19引起?還是流感?感冒?或者過敏?確認病因有些難度,因為許多症狀相似,會流鼻涕、咳嗽和感到疲倦,但還是有可以區別之處。一起來弄清楚到底是哪一種,除了可以快點...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被封為史上最嚴格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已於3月1日在立法院會中一讀通過,今(15)日立委陳秀寳於立法院召開「青少年遠離菸品 健康未來等著你」記者會,提出相關修法。將禁菸年齡提高至20歲、菸品警示圖文面積提高至75%、提高供應菸品予未滿20歲的青少年或強迫、引誘或以任...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今(15)日再度「嘉玲(+0)」,外界開始期待接下來是否真能如衛福部長陳時中透露的腳步,最快5月就能縮短檢疫天數到5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強調,開放的期程很難預估,指揮中心正在審慎評估,但他不諱言,目前最大擔憂,就是不想台灣步上香港的狀況。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還沒打第三劑疫苗的人注意了,預約又要開放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宣布,COVID-19公費疫苗平台將於明天再度開放第27期預約,提供滿18歲以上民眾預約接種追加劑,預約時間為3月16日至3月18日;施打時程則是3月21日至3月27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